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胸痹
一、概述
胸痹即胸部疼痛。轻者仅感胸闷如塞,重者胸痛如绞,并有短气、喘息等症。胸痹包括前人所言胸疼、心痛、真心痛等名词。
早在《内经》时代就有胸痹的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邪》、《灵枢·厥论》篇提到的心痛及真心痛。《金匮要略》把该病称为胸痹,并设专篇论述,并提出将胸痹分为九种,后世医家根据胸痹的病因、症状不同,提出多种分类法,如《千金要方》的“虫、注、风、悸、食、饮、冷、热、去来心痛。”明·王绍隆《医灯续焰》的饮、食、风、寒、热,悸、虫忤、疰心痛;《医学心悟》的气、血、热、寒、饮、食、虚、虫,疰心痛;《类证治裁》的饮、食、寒、火、气、血、悸、虫、疰心疼。治疗胸痹的法则,张仲景、王肯堂提出应该宣痹通阳及活血化瘀,这些原则至今仍被临床所遵循。胸痹的针灸治疗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然谷太溪”。《灵枢·杂病》:“心痛引背,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千金要方》列举针刺治疗心痛者有25条,针刺治疗胸痹者5条。嗣后各针灸专书均有胸痹的针灸记载。
二、病因病机
心肺两脏居于上焦胸部。心主血,是血液运行之主宰;肺主气,是一身气化之总司。若肺气不利,心血不畅,气滞血瘀,或胸阳痹阻,均可致胸痹之患。引起气滞血瘀或胸阳痹阻的原因有:
1.情志所伤、肝气不舒、气机郁结,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脉络瘀滞而致气滞血瘀。
2.胸阳不振,素体阳虚,气血运行不畅,更遇外寒侵袭,而致阴寒凝滞、脉络痹阻。
3.痰阻胸阳,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素嗜醇酒,以致脾胃被伤,聚湿成痰,痰阻胸阳,气机阻滞、发为胸痹。
三、辨证施治 (一)心血瘀阻 【主证】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治则】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一】
尺泽、内关、大陵。
【手法】
泻法。
【方义】
气郁日久、瘀血停着,络脉不通,故呈上证。处方以内关为主穴,该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按“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之理,可治胸痛、心痛等病,配该经原穴大陵相得益彰。《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故原穴适用于所属脏病的治疗,心疼多由血瘀而致乃为心脏功能失调之证。活血必理气,尺泽为肺经合穴。调理肺气益于全身之气行,内关通于三焦经可调理气机,手足厥阴经同气相应,故内关有疏肝理气之功效,尺泽与内关配,既可宽胸理气,又能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化,瘀化则经脉通畅,心疼可止。
【歌赋】
《杂病歌》“心胸痛者治尺泽,内关大陵三穴著。”
【处方二】
上脘、中脘。
【手法】
泻法。
【方义】
该方选上脘及中脘是依据穴位的近治作用原理。上脘当脐上5寸处,为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三脉之会穴;中脘,在上脘穴下1寸,脐上4寸,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会穴,同时二穴皆属任脉,任脉循行经过胸腹正中,故取二穴可通调经络,活血化瘀以缓解疼痛。
【歌赋】
《玉龙歌》“九种心痛及脾痛,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玉龙赋》“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疼。”
(二)胸阳痹阻 【主证】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
【治则】
宣痹通阳,散寒止痛。
【处方一】
心俞、中脘。
【手法】
补心俞、中脘,针加灸。
【方义】
阳气不运,气机阻痹故呈上证。心俞是心气转注汇聚之穴,灸心俞可温阳散寒、通阳止痛。中脘是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的会穴,手太阳经和手少阴经相表里,其经脉络属于心;足阳明之经别上通于心;手少阳经脉布膻中,散络心包;故心俞配中脘能活血通络,温阳散寒而止痛。
【歌赋】
《杂病歌》“心风灸心俞中脘。”
【处方二】
少泽
【手法】
灸少泽。
【方义】
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之井穴,手太阳经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故灸少泽可温阳散寒、宣通胸阳、通络而止心胸寒疼。
【歌赋】
《灵光赋》“少泽应除心下寒。”
《杂病穴法歌》“心痛翻胃刺劳宫(热),寒者少泽细于指(补)。”
(三)痰阻胸阳 【主证】
胸中闷痛,有窒息感,痛彻胸背。
【治则】
宽胸化痰开结。
【处方】
中脘。
【手法】
泻法
【方义】
阳气起于胸中,转输于背,痰浊阻于胸中,痹阻气机,故呈上证。用中脘穴健脾和胃化痰,调理中焦气机,因中脘是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穴位正当胃部。故泻中脘痰浊除,脉络通心痛可止。
【歌赋】
《杂病歌》“心痛食不化中脘”。
(四)胸痹兼证施治 1.手颤 【主证】
胸部疼痛,伴手颤抖。
【治则】
通经活络、止痛止颤。
【处方】
少海、阴市。
【手法】
平补平泻。
【方义】
胸阳不展,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脉络而成胸痛。血运不畅,筋肉失养故手颤不止。少海穴是心经“合”穴,似水流汇聚于此,因此本穴脉气盛大,针少海可以通调血脉以止心疼并可调养气血以滋养筋肉而止手颤。
【歌赋】
《杂病穴法歌》“心痛手战少海求,若要除根阴市睹。”
《灵光赋》“心疼手颤针少海。”
《席弘赋》“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
2.翻胃 【主证】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素问·刺热篇》)
【治则】
清热泻火。
【处方】
劳宫。
【手法】
泻法。
【方义】
本方所治之翻胃心疼是心热病的证候,“热与心气分争,故卒然心痛而烦闷,心火上炎故善呕。”(张景岳注)用手厥阴心包经穴———劳宫穴。心包经属于火经,劳宫为荥穴属火也就是火经中的火穴,故泻劳宫可以清心泄热而止疼痛。
【歌赋】
《通玄指要赋》“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
《杂病穴法歌》“心痛翻胃刺劳宫。”
(五)其他歌赋
《玉龙歌》:“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通玄指要赋》:“抑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
《杂病歌》:“假如胸痹治太渊”。“心痹悲恐神门穴,大陵鱼际定吉昌”。“卒心疼兮不可忍,吐冷酸水难服药,此患灸足最为良,得效最速不虚谑,大指次指内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
《席弘赋》:“妇人心痛心俞穴。”
《肘后歌》:“心胸有病少府泻。”
《胜玉歌》:“脾心疼急寻公孙”、“心疼脾疼上脘先。”
四、医案 《针灸资生经》
张仲文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灸足大趾、次趾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立愈。
荆妇旧侍亲疾,累日不食,因得心脾痛。发则攻心痛,以药以灸遍无效,用火针微刺之,不拘心腹,须臾痛定即起矣。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