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惊悸、怔忡
一、概述
惊悸、怔忡是指病人心中动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惊悸、怔忡又有不同,惊悸多由外因引起,偶因惊恐、恼怒而发,全身情况较好,其证较为轻浅;怔忡每由内因而成,外无所惊,自觉心中惕惕,稍劳即发,全身情况较差,其来也渐。其病较为深重。但二者也有密切联系,因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患者又易受外惊所扰而使动悸加重,故二者关系密切,合为一篇讨论。
《内经》虽然没有惊悸、怔忡的名称,但有类似的描述,《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金匮要略》定名为惊悸,并立专篇阐述,《医宗金鉴》亦论之较详。《济生方》立怔忡专篇,对其病因有深刻的认识,其后《丹溪心法》、《医林改错》又发展了其病因病机的理论。
二、病因病机
惊悸怔忡的形成常有以下几点:
1.惊恐扰心
平素心虚胆怯之人,突受惊恐,以致心悸神摇,不能自主。
2.心血不足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不能藏神,则神不安志不宁。另外久病血虚、劳伤心脾均可致心血不足。
3.肾阴亏耗
若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上扰心神而致心悸。
4.心阳不振
心阳不振、心气虚弱、心无所主;或饮邪内停,上逆凌心而致心悸。
总之,心悸的发生与心、脾、肾三脏的虚损有关,但脾肾虚损也只有影响到心才能发生心悸、怔忡,所以主要病位在心。
三、辨证施治 (一)心神不宁 【主证】
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治则】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处方】
天井、巨阙、心俞。
【手法】
补法。
【方义】
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而致心悸。心不藏神,心中惕惕则善惕易恐,心中恍惚。方以心俞为主穴,心俞是背俞穴,是心气转输,转注之穴,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配用巨阙,心之募穴,俞募相配,一前一后。配用天井,该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泄”,三焦主气,所以天井穴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协助心俞、巨阙以疏解情志、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歌赋】
《杂病歌》“心中恍惚天井上,再兼巨阙与心俞。”
(二)心血不足 【主证】
心悸头晕、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失眠怔忡。
【治则】
补血益气,健脾养心。
【处方】
脾俞、听宫。
【手法】
补法。
【方义】
心血不足,不能养心则心悸怔忡,血亏气虚则倦怠无力。取听宫、脾俞治疗之。一因本病多由思虑过度所致。即内经所谓“心藏神”,“怵惕思虑则伤神”。思虑为脾之志,心为脾之母,母气不行,病及其子,故思虑过度能伤脾。取用脾俞,即养血健脾的治本方法,能够健运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盛则诸症得以改善。配用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穴,该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三脉之会穴。小肠与心相表里,故用之自可发挥其宁心安神的作用。
【歌赋】
《百症赋》“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三)阴虚火旺 【主证】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心中懊 怔忡,面色潮红。
【治则】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处方一】
通里。
【手法】
平补平泻。
【方义】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方选一穴通里,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根据经络理论,循经远刺,其疗效可直接影响心脏。故可补益心阴、宁神定志,养血宁心。故是临床上认为不可缺少的治疗惊悸怔忡之类疾病的要穴。
【歌赋】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状,心中惊悸亦难当,若将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其十一: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
《玉龙赋》“通里疗心惊而即瘥。”
【处方二】
足三里。
【手法】
补法。
【方义】
阴虚火旺、心悸虚烦应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取用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偏重于健脾养胃治本疗法。因为营养不足,气血失调是心悸虚烦证的主因之一;足三里为补中益气,促进饮食物转化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之要穴,兼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只要中气振作,气血调和自可达到养心安神之目的。
【歌赋】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
(四)心阳不足 【主证】
心中空虚、惕惕而动、胸闷气短、形寒肢冷。
【治则】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处方】
阳交、解溪。
【手法】
平补平泻。
【方义】
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心失温养故现上证。方选阳交。从穴名释义可知其穴功用。阳交为阳维之郄、又与足太阳、阳明相邻。《甲乙经》谓其“斜属三阳分肉间,”为四条阳经之依傍交会。交,又为震卦。《易暌》“交孚”,虞注:“震,东方卦也。”东方阳春之气,正少阳之应也,故阳交与少阳升发之气相应也。少阳属木,木生火。故用阳交可温振心阳。解溪为足阳明胃经之经火穴,胃属土,穴属火,与心相关亦具有温补心阳,健脾补益气血之功效。
【歌赋】
《百症赋》“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解溪主治风水气,面腹足肿喘嗽频,气逆发噎头风眩,悲泣癫狂悸与惊”。
(五)其他歌赋
《杂病歌》“心惊恐兮曲泽攻,天井灵遭神门穴,大陵鱼际二间同,液门百会历兑上,通谷巨阙与少冲,章门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见有神功。”“心烦怔忡鱼际穴。”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少冲主治心胆虚,怔忡癫狂不可遗”,“通里主治温热病,无汗懊心悸惊。”“神门主治悸怔忡,呆痴中恶恍惚惊。”
四、医案 《针灸资生经》
予旧患心气,偶睹阴阳书,有云:“人身有四穴最急应,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因灸此穴而心气愈。后阅灸经,此穴果主心烦惊悸,健忘无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