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断以辟新
1981年我被提名赴美访学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批(第一批1978年12月),但是仍有非议。后来我听说,出国访学之事自打提出,在中央就有“不回来”的担心,是小平同志力排众议,一语决断定音:“回来10%就要得!”
这让我立刻想起1978年小平同志恢复高考招生、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等一系列活动。至今回想起小平同志“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箴言,也是印象深刻。可称:
岁月四十载,心暖寰宇清。
民富国强梦,转瞬喜天曚!
我出国前,暗自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做那10%!”
1981—1983年,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学和学术交流,同国际著名沉积岩石学家卡罗兹(Albert V.Carozzi)教授合作进行碳酸盐岩的系列研究。
卡罗兹在碳酸盐岩的研究方面是有世界级突出贡献的,著述和译作甚丰。最使我感动的是,他汇集了葛利普教授(A.W.Grabau,1870—1946)在北京大学的讲课文作——The Rhythm of the Ages(《时代的韵律》),于1978年在美国出版,并特撰长序。我感觉,在学术研究的宽广深厚方面,老卡和葛利普是很相近、很相通的。
我在此学习交流的第一个项目是听课;第二个项目是参加研究生的高等沉积岩石学实验课教学;第三个项目是协同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岩石的薄片观察和分析是老卡的研究强项,他建议我们结合微相分析进行碳酸盐岩的分类研究。我想:相对于碎屑岩类的砂岩油气储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储层研究将是大有前景的,老卡此议很有分量。我还考虑,结合研究编写一部图文并茂的新作,这在沉积微相以及油气储层的学术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也是当时急需的……我们俩对这三项安排一拍即合,当即说定。我在伊大的学习考察就此开始了。
在履行“三项”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工作相当默契,进展也不慢;偶尔也有异议,但互相总是先沉默,再琢磨,后磨合。他还安排我们一起进行野外考察。这些使我进一步理解了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在追溯海域古地貌演进、确查储层层位及其分布方面的价值。因此,在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方面,我们的成果不少。
1982年冬某一天,伊大的中国办事处主任邀我在学校附近的中餐馆会面,主谈留美长驻问题,我以北大的教学安排——开学有课予以婉拒。
1983年春末,我返京回校。数年后,《碳酸盐岩实用分类及微相分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美国国家图书馆及美国联邦地调所图书馆专函求索收藏。
后来,我多年为长庆油田做过较多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1983—1998)。最早参加过定边地区的定探1号井剖面的标例分析,还根据勘探开发进程开展专题研究,如“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沉积—成岩微相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巨厚层白云岩的成因及其油气储集潜能研究”等。30余年来,长庆油田(海相碳酸盐岩)年产油气当量跨越式增长。2012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跨上了历史新高点,达到4500万吨,成为中国内陆第一大油气田。在当前我国的油气还有相当比例依赖进口的情况下,长庆油田的跨越式发展是有战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