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担道义,心系家国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下设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等。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考古学进一步发展的又一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以贺信,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科学是通过包括考古学在内的研究来丰富的,这一切更让我坚定,选择考古学是很幸运的,我不后悔选择考古专业,这条路走得还是对的。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作为考古工作者,在祖国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也绝不能坐而论道、孤芳自赏,而是要通过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下和未来服务。
我是研究上古文明的,在研究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我总结了八点启示:第一,文明模式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的发展结果。道路决定命运,考古学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道路是决定其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第二,道路选定以后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也可能发生改变。良渚文化前身是以军权、王权为主的崧泽文化,到了良渚文化阶段,开始接受红山文化,崇尚神权,因此垮了下去。第三,我国古代文明演进的历程是不断实现民族文化融合、不断吸收异族文化先进因素的历程。对异族文化因素不能全盘照搬,而是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加以选择。第四,血缘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文明保持延绵不绝、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五,中国古代文明演进过程中,共同的信仰和共同文字体系的使用与推广,是维护统一的重要纽带。第六,中国古代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谐共存”等理念,以及在其指导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等关系的实践,是文明自身顺利发展的保证。第七,中国古代文明演进过程中,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保证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过度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性。第八,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过程,也是阶级形成、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不断斗争—妥协—斗争的过程,统治者推行的政策,即使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也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不可超过其所能够忍受的限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回顾中国历史的历程,发扬优秀传统,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中华民族今天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我八十多岁了,从小时候到现在,我见证了时代的剧变。在我小时候,处处是现在难以想象的贫穷破败。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的“水、旱、蝗、汤”(水灾、旱灾、蝗灾,还有“汤灾”,即驻扎在河南的国民党军官汤恩伯)我都经历过。如今,新中国成立70年了,70年砥砺奋进,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当年的艰苦、破败、混乱,到现在的富强、发达、和谐,我国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实力都有了巨大的增长,未来还有更加光辉灿烂的征程。作为北大人,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应当牢记的责任和担当。眼底映着未名水,胸中长系黄河月,这是北大人该有的襟怀。
(采访、整理:吴星潼、宁传韵、孙治宇、矫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