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大学子讲海淀治违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长安居,大不易

我来北京之前就知道北京房价贵,但并没有真切的感受,等到了北京之后,每天从宿舍到学校的路上,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的是贴在路边中介橱窗之上的“房产广告”,才着实震撼了我这个来自房价四位数的“无产阶级”。京城房价之贵,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并不为过,对于经营性用房来说这一点则更为甚。如何在不改变房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有效扩充自己的营业面积是每一个商户经营者都会考虑的问题,这些临街的商户便盯向了楼前绿化带与原有住房之间的一条一米多宽东西走向的窄道。于是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将原本是纯住宅的用房硬生生向前推进一米多,这些商户使用价格便宜的简易彩钢板搭建了顶棚,底下装上了“门脸房”通常使用的玻璃推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扩充“门脸房”的使用面积,也能够很好地改善“门脸房”采光不好的问题。在利益面前,开始一家如此,接下来家家效仿,短时期里这里的“门脸房”就自发地、整齐地向前推进了一米多。如果是刚刚到这里来的人,不仔细瞧,还真看不出来。

伯伯一边点上烟,一边打开了“话匣子”,惋惜地说道:“当初买这房子的时候,特便宜,那时候大家都不想买一楼,怕潮。现在呢,后悔着呢,一楼可以收租金啊!二楼的可就倒霉了,那些招牌不仅遮光,有时候楼下做生意的,没个地方做饭,就在门口支个煤炉子烧饭,一烧饭,楼上可就一屋子的煤烟味,一到霾天,那就别提多难受了。”

小区门口西侧的五层小楼是小马厂4号楼,和东头1号楼相比,这栋居民楼下通过“开墙打洞”方式改造成的商铺数量更多,也更为密集。小卖部、特产店、服装店、打印社,没有一家重样的,仔细数数,这一排自有住房只一家没有出租出去。伯伯看我在打量这排“门脸房”,就跟我说,前头那家户主是位80多岁的老大爷,一家祖孙三代六口人都住在这个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里面,不够住,所以才没有把房子出租给别人经商。看来,如何实现“京城居”不仅对外地来京的经商者是难题,对本地居民也是个同样存在的问题。

彩钢板搭成的向外拓宽一米的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