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
宴會禮節
“請問您普通人宴會,也有一定的規矩嗎?”“有,很多了。大約着説有三人席、五人席、六人席。”“三人席怎麽坐呢?”“比方用方桌,客人座[1]兩旁,左邊爲首席,右邊爲二席,主人座在下面。”“五人席呢?”“上首是首席,對面是二席。首席的旁邊是三席。對面是四席,主人座在下面。”“六人席呢?”“六人席,按着五人席的次序,主人對面添一座,爲五席。還有一個座法,在桌子前面掛上桌圍。後面上首是首席,下首是二席。兩旁左邊第一是三席;右邊第一是四席;左邊第一的旁邊,是五席;五席對面是主人席。三人、五人,也有這個座法。”“要是有八九個人或十個人,應當怎麽座呢?”“應當用大圓桌。左邊正面是首席;右邊正面是二席;首席的左邊是三席;右邊是五席;二席的左邊是四席;右邊是六席,上面左首是七席,右首是九席;下面右邊是八席,左邊是主人席。”“還有别的座法嗎?”“要是客人很多,須在大廳裏頭擺四張、五張或是六張方桌,也必得按着次序,分首次席。”“那怎麽個分法呢?”“恐怕説不明白,改天我給您畫個圖來,一看就知道了。”“好,多謝多謝。”“還有那請客的跟被請的,在筵席上應當用甚麽禮節呢?”“假如您要請客,在宴會的日子前三四天寫好了請帖送去。到了日子,客來通名刺,主人應當迎出房門,讓客人先進客廳,彼此對行一鞠躬禮,讓坐,送茶。候客人都到齊了,按着次序讓坐。”“讓坐的規矩得本着甚麽呢?”“有兩種座法,一是論爵,一是序齒。”“怎麽叫論爵呢?”“同席的人那一位是最大的官,就讓那一位坐首席;次一等的坐二席;再次的,就以此類推了。”“是了。那麽序齒呢?”“在同席的人裏頭,要推那個年紀最大的人首坐。餘者按着年歲讓坐。還有一種座法,是主人專請一個人,算是正客,再請幾位同席的,就算是陪客。應當請正客坐首席,次讓朋友坐,再次讓親戚坐,最後再讓本家。”“比方客人坐下了,還有甚麽規矩呢?”“主人拿起酒壺來,從首席起挨次斟酒,客人必須端起酒盃接酒。”“人人都知道酒不是甚麽好東西,怎麽還用他呢?”“那就是我們中國俗語説是‘無酒不成席’。可是各人能喝不能喝都可以隨便。主人可是必得預備。”“吃菜有規矩嗎?”“那倒没甚麽一定的規矩,不過該用叉子的不能用匙子;該用筷子的不能用手拿。”“那是一定的了。還有甚麽呢?”“不論吃菜、吃飯,主人不動筷子客人就不能先吃。”“那又是甚麽意思呢?”“因爲在筵席上,不論甚麽人都應當客氣一點兒。俗語説是‘主不吃客不飲’。”“吃完了怎麽樣呢?”“客人一齊離座,對主人道謝、告辭,主人送到大門外頭,請客人上了車或是上了馬纔能回去。”“我們中國的禮節,有這麽些個麻煩哪?”“可不是嗎!還有那婚喪嫁娶的禮節哪。要是往細裏頭一説,恐怕三個月也説不完全。”“那麽我改天再請教吧。”“豈敢豈敢。”
租房典房
“有一位先生要拜會您。”“姓甚麽?”“這兒有名片,請您看一看。”“嘔,原來是趙子琴哪,請書房坐罷。”“大哥,您好啊!這幾年没見,您可發福了。”“托您的福。您是幾時由廣西來的?”“前天晚上到的。”“寶眷也回來了麽?”“一塊兒回來的。”“現在住在那兒了?”“住在西河沿泰安棧了。”“老弟此次回京還在陸軍部麽?”“是,還是原差使。”“您住在西河沿,天天上衙門可太窵遠[2]點兒。”“誰説不是哪。兄弟打算在東城一帶租幾間房,還得靠着陸軍部近一點纔好,天天上衙門就方便了。若是有相當的,求您給分分心[3]。”“可以可以。您自己瞧着有合式的也可以租,咱們是雙方進行。”“兄弟初到北京,租房的規矩是一概都不曉得,還要求老哥指教。”“豈敢。這租房原没有甚麽難處,頂好是到茶館裏找拉房縴的倒是省事。”“這拉房縴的是甚麽人哪?”“就是中保人。您去找他,那裏有房,他就同您去看,看妥了之後再問房東多少錢。講好了房價,然後立摺子、找鋪保[4]、打水印兒。”“爲甚麽還要鋪保哪?”“這是租房的規矩。因爲租房的後來若是不給房錢,或有别的情形,房東可以找鋪保交涉。”“房錢寫在摺子上不寫哪?”“一定要寫。就是茶房幾份也必得寫上。”“茶錢是作甚麽用的哪?”“您不曉得,在北京租房的规矩,都是茶房三份。比方房錢是每月十塊,第一個月您必得先給三十塊錢。這三十塊是十塊房錢,十塊茶錢,還有十塊打掃錢。這打掃錢是拉縴的使一半,房東的僕役使一半。可是茶錢您不算是白給,後來搬家的時候,末一個月就不給房錢了。”“是了。這租房月月給房錢,快的很哪。”“可不是麽?據我想,您還不如買幾間哪。”“好倒是好,不過兄弟在京至多五年,若是買幾間房子,後來回南的時候也是麻煩。”“那麽您也可以典幾間哪。”“典房子都有甚麽手續呢?請您也説一説。”“比方您要典房子,經拉縴的介紹或是朋友介紹,您看完了房,若是合式,然後再講價錢。是典幾年,典多少價錢,修理費多少,都講好了再立字據。立完了字據,當時就過錢。他把房契給您,您把典價給他,他再給您修理費。”“是是,他把房契給我,到了年限他贖房,我不認可,他有甚麽憑據哪?”“立字據的時候當着中人,您得給他寫一張倒字[5],中人還得畫押。”“他白畫押麽?”“他不白畫押,還使花銷哪。”“怎麽,那還有甚麽花銷呢?”“北京典房、買房的規矩都是‘成三破二’。”“甚麽是‘成三破二’哪?”“比方您典我的房子是一千塊錢,格外您拿出三十塊來,我拿出二十塊來,一共是五十塊錢給中人均分,這就是‘成三破二’。”“是了。這真是‘一處不到一處迷’。典房子的事我想後來再辦。現在還是求您看着有對式的房子[6]給我租幾間罷。”“好,就那麽辦罷。”
倒鋪底
“少見少見。”“彼此彼此。”“您這程子作甚麽哪?”“我天天跟張子元在一塊兒哪。”“張子元,是九江磁業公司的股東麽?”“是呀。”“你們二位辦甚麽事哪?”“您要問我們倆人辦的事,真是‘小孩兒没娘,提起來話長’。大前年九月初八日,我到子元家裏去看他。正赶上九江磁業公司給他帶了點兒磁器來。子元叫我看這磁器怎麽樣。我説九江磁是全球最著名的,燒的又好,畫片又細,樣子又多,現在又經一番改良,後來一定要發達。子元聽我所説的都是内行話。他就對我説:‘現在我打算在北京開一個磁器店,意欲請您當經理。可是現在還没擇着地方,您若是看見那裏有空地或是出倒的鋪子,赶緊給我一個信。’後來我們兩個人到處託人,老没擇着合式的地方,於是把這件事就擱下了。昨天晚上,子元忽然打發人來找我,請我赶緊的去。”“有甚麽事這麽急哪?”“他説昨天從四牌樓走,看見峻泰義的門上貼着一張紅紙,寫着‘此鋪出倒’,傢伙俱全,呌我赶緊去跟他們商量商量是怎麽個手續,打算要把這鋪子倒過來開磁器店。”“這倒鋪底還有甚麽手續麽?”“怎麽没有?還是很麻煩哪。倒鋪底的手續,先看這鋪子坐落在甚麽地方,再看房子的大小,都有甚麽傢俱,還有貨底没有。”“都看好了怎麽樣哪?”“再講價錢,講妥了價錢還得點傢俱,再問原業主在外有借錢、擔保的事没有。若是有,也得言明,歸原業主自行清理,不與新業主相干。手續都清了纔立字據過錢哪。”“過完了錢怎麽樣哪?”“原業主下匾交房。”“是了。您倒的鋪底,寫字兒[7]了麽?”“没哪。”“怎麽還不寫哪?”“因爲房錢没説好哪。”“倒鋪底碍着房東甚麽事了?”“您不曉得麽?”“我不曉得。”“房有房東,鋪有鋪東。倒好了鋪底,必得見房東把房錢説好了。若不説好了,新業主不能修理門面。”“那是爲甚麽哪?”“因爲鋪面房的房錢都小,房東平常不能隨便長[8]房錢。若是鋪子無力承做倒給别人,不换字號不要緊,只要一换字號,房東就得長房錢。”“房錢説好了,怎麽樣哪?”“再换房摺子。”“摺子上寫甚麽哪?”“要寫某人租某人的房,一共多少間,每月房錢若干,有無押租。房子若是修理,歸住房的自己修理。”“喝,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説了半天,您今天找我來是有事麽?”“就是爲房東長房錢的事。我聽説峻泰義的房子,是令親王小山的,所以要求您分心,託託王先生,看個人情,少長一點房錢。”“這事不要緊,我可以帮忙。明天我去跟他提一提,您聽我的信就是了。”“您多分心罷,我要跟您告假了。”“不要緊,您聽信罷。”
祭 祖
“王先生您好。”“德牧師您好。”“今天您到舍下來可算應念而至。”“這是甚麽緣故呢?”“因爲昨天遇見兩種事覺着很新奇,正盼望您來給我解説解説。没想到您今天就來了,這不是應念而至麽?”“這也不過是恰逢其會。請問您昨天遇見甚麽事了?”“昨天不是貴國七月十五麽,我在晚上看見好些地方點着蓮花燈,大街小巷都有,那是作甚麽的呀?”“説起來這也是一件迷信事。據説這一天是鬼節,因爲人的靈魂恐怕走到河水泥濘的地方看不見道路,所以點上蓮花燈他們就看見了。”“是了。那天我出城,看見好些人都拿着紙,走到一個地方,他們就把紙燒了,跪在那裏直哭,那又是作甚麽的呀?”“您看見那些燒紙的,那就是敝國上墳祭祖的禮節。”“貴國拜祭祖先也有一定的日期麽?”“有。每年有四回,就是清明節、七月十五又名中元節、十月初一日,還有十二月三十日又名除夕日。”“可是據我的愚見,拜祖先倒是可以,可是燒紙似乎近於迷信。我想人既然死了,他的靈魂還能用紙錢買東西麽?”“在敝國人也知道那是一種迷信的事,無奈相沿已久,成了一種牢不可破的習俗。”“按説人死爲鬼,鬼是虚空難見的東西,爲甚麽人又去拜他呢?”“若按耶穌教説,只能拜神,不能拜人拜鬼。從前我聽見一位朋友告訴我一件有趣味的事。他在上海看見一個外國人,手裏拿着鮮花去上墳。在那個時候也有一個要飯的,拿着一碗飯去上墳。那個外國人笑着問要飯的説:‘你這飯給誰吃呀?’要飯的説:‘給我父母上供。’外國人説:‘你的父母死了,他們甚麽時候能吃你的飯呢?’要飯的説:‘你拿着鮮花給誰上墳?’外國人説:‘給我的朋友。’要飯的説:‘你的朋[9]友聞花兒的時候就是我父母吃飯的時候。’外國人聽了一笑而去。這雖是一個笑談,但是中外國人都要孝敬父母、尊重朋友,不論死活都是一樣,所以上墳燒紙不過表示不忘本的意思就是了。據我看起來,上墳用鮮花跟上墳須燒紙,都是一個心理。”“您説的話倒是兩不傷和。得了,您别走了,在這裏吃午飯罷,請到飯廳裏坐。”“怎麽又要叨擾哪。”“不客氣,不客氣。您請您請。”
[1] 座:坐。
[2] 窵遠:遥遠。
[3] 分心:費心,費神。“求給分心”是請他人幫忙時所用的客氣話。
[4] 鋪保:以商店的名義出具證明所做的保證。
[5] 倒字:出倒房屋時所立的字據。
[6] 底本作“子房”。
[7] 寫字兒:簽字畫押,立字據。
[8] 長:漲。
[9] 朋:底本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