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英语启蒙不宜过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
英语可能是很多父母的心头痛,英语不行,工作中上升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大家痛定思痛,觉得自己英语不好,是小时候没有早起步,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常常听人说,英语启蒙要趁早,别等错过敏感期的时候,再追悔莫及。
一听“趁早”,很多准父母就开始焦虑了。多早算早啊?是不是应该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教英语啊?还是一生出来就赶紧给他提供双语环境?已经有了孩子的父母听了更焦虑,孩子都已经四五岁了,岂不是因为自己的后知后觉,又错过了黄金期?
其实,碰到“英语启蒙要趁早”这样的结论,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找找研究结果,反推过来,看看这个结论成不成立,在哪种条件下成立,然后再制订相应的计划。这样,就不会从头到尾,被这种焦虑情绪所笼罩住了。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早学就能帮孩子更好地掌握英语吗?
过早地、不得法地学习英语,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免受学习英语的苦,达到母语般的水平,还有可能让孩子在学习英语之路上陷入困境——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却看不到回报。
这个时候,你可能要站出来反驳了。不对!我看到的理论明明是说:
在九个月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自动辨别和储存两种语言信号。反之,如果在此年龄之前他没有听过某种语言,这种辨音能力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
的确,Dr. Kuhl(华盛顿大学语言学家与脑科学家)的理论本身并没有错误,错的是家长对此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有些家长片面地理解了这一理论,把辨音能力跟英语水平能力画上了等号。总是想让孩子每时每刻听音频。其实,无论听音频或者看视频,里面的语言都没有跟孩子产生积极互动。脱离了社会性和交际性的语言,就是毫无意义的无效语言。
而且,这些家长还忽视了外语习得的最重要的部分:孩子用来表达自己、学习知识、建立时间观的工具——中文。中文都还没有用好,就让他去开始另一门语言的学习,是过早了。
那么,掌握母语对外语的学习究竟会有什么帮助?
从儿童语言的发展步骤来看,孩子学习母语的经验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学习英语中来。儿童学习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先发展听的能力,再发展说的能力;先模仿语音再理解语义和语法;先学会造简单的句子,再过渡到复杂句;先写短小的文章,再写长篇大论。英语的学习也大致如此。语言之间本身就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学习母语所打下的基础可以让孩子更快地接受这些规则和现象。此外,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实和思想认识,孩子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够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由此看来,借鉴学习母语的经验,把学习母语的策略有效地运用到学英语中,不但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学习英语的焦虑感。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Stefka H. Marinova-Todd和她的两位合著者在《关于年龄和二语习得的三种误解》一文中,提到:
婴儿以及低龄幼儿是相当单纯的和不成熟的学习者,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获得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二语习得的某些认知能力,如抽象、概括、推断和分类的能力。
因此,语言的习得应该尊重孩子自身语言、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过程和规律。三岁以前的宝宝没有必要去一本正经地学习没有语言环境的外语,效率不高,还容易走弯路。
因此,对中国儿童进行英语启蒙,需要一个前提,即孩子已具备基本的母语能力。即能用中文表达较为复杂、甚至抽象的语意。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同,男孩、女孩也情况各异,不能一刀切,限定具体年龄来进行英语启蒙。一般而言,最好等到3岁之后开始英语启蒙。
为什么我们倡导从三岁开始系统地接触英语呢?
三岁这个节点,有什么特殊性呢?
哈佛大学的研究证实,如果儿童在幼儿时期(3~6岁)学习第二种语言,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思维灵活性会大大提高。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通过以下六种主要方式学习:
sight——看
taste——尝
smell——闻
sound——听
touch——摸
do——做
研究表明:我们50%的学习能力就是通过以上6种方式在4岁之前形成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鼓励孩子从三岁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原因。因为孩子在三四岁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更感兴趣,也开始愿意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这个阶段儿童对于词语的使用和解释会来自于同伴、生活,尤其来自父母和老师,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如果父母日常多和孩子用英文交流,孩子自然会更容易接受。
学习者越年轻,他们就越能听懂发音,从而再现他们听到的这些新声音。三四岁的孩子通过玩耍来学习,由于他们的大脑还没有被大量需要存储和评估的事实和信息所淹没,他们更容易吸收新的信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为了防止信息过载,就会自动减少对信息的存储。
当然,不可否认,影响孩子语言习得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性别、年龄、语言学习环境、家庭教育背景、学习动机等。因此,英语启蒙应该从几岁开始?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家长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适时、适量、方法得当地引入英语学习即可。
李杜老师有话说
一、巩固母语是英语启蒙的起点
语言能力不是“学习”而来的,幼童掌握母语靠的是“习得”,需要大的语言环境、日常的语言输入,以及人类大脑内在的总结、归纳和分析能力。
因此,孩子巩固母语是一个语言学习的准备和实习过程。早期母语发展良好、语言感觉敏锐的孩子英语启蒙更容易上手。
二、母语比英语更重要
孩子性格各异,有的孩子(男孩居多)对英语启蒙抵触,甚至厌烦,父母不要焦虑,更不能强行逼孩子学习,可以慢慢因势利导,甚至可以彻底放弃英语启蒙,单纯强化孩子的母语语文能力。
若孩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发展,他的中文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将是未来学习、工作、事业的重要技能。另外,语言本质上是相通的。母语强的孩子,以后学外语不会太差。
三、英语启蒙过早且不当,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发展
在一些跨文化婚姻里,孩子身处父母两种语言环境里,大脑对语言的揣摩、分析和理解的过程更为复杂,会有一段时间无所适从,语言发育迟缓。当然,过渡期之后,通常在五六岁时,孩子的语言能力会迅速提升,接近双母语标准。但在普通家庭里,过早启蒙英语,人为制造双语环境,会影响孩子母语能力的发展。
有很多家长问我,说自己英语能力较强,想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就坚持一方说中文,一方只说英文,进行英语启蒙,不知是否可行。我一般持保留态度。
首先,这不是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缺乏跨国婚姻里语言以外的文化氛围。例如祖父母也说外语,一方的亲戚朋友都说外语,以及频繁出入境的大环境等。
其次,自己英语能力再强,也做不到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尤其在日常的生活用语上。以我自己为例,英语能力来自中学、大学的学业、学术训练,书面有余,生活化不足。直到现在,我的日常生活英语能力离地道表达依然相距甚远。
因此,虽然我自己也是英语老师,但在心一小时候却并没有让心一过早接触英语,想先让她巩固母语。而李心一在两岁的时候就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天赋,中文发音清晰,遣词造句也较为多样。
还记得心一只有几个月的时候,心一妈妈就开始不停地和她对话,尽量不说叠词“猫猫,吃饭饭”之类。一有机会,就描述眼前的景物,指着各类指示牌和图案认字,路人见了无不诧异。事实证明,心一耳闻目染,都“听进去了”。
后来我带心一散步的时候,和她玩讲故事的游戏,也就是复述刚刚发生的一切,要求有时间、地点、人物。例如,“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在小区里散步,碰到妮妮爸爸,妮妮爸爸说他去理发了。我说,我刚才碰到妮妮了。妮妮的爸爸高兴地笑了。”
如果心一讲不出来,我就讲一遍,让她复述,并让她回家给妈妈讲“碰到妮妮爸爸”的故事。有时候李心一会连讲四五个“故事”,情节基本准确。见李心一乐此不疲,我想,再过几年,心一只怕是可以写小说了。心一会用很多转折词,“突然,忽然,然后,因为,于是”等。平时一个人玩的时候,嘴里会嘟嘟囔囔,讲一些莫名其妙的故事:“爱丽丝在小时候成为公主以前,成为魔豆以后,遇见米奇和米妮,看见维尼熊,说,你小时候在干什么?维尼熊说,我小时候在洗手呀。”
而这些母语表达的基础与语言逻辑的建立,对于心一语言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后来实践也证明在心一开始接触英语之后,她也表现出了很好的语言天赋,也并没有因为9个月之前没有太多接触英语而缺少对于英语的感知能力。
心一两岁多的时候,我们一家搬到了伦敦。还记得2010年9月的时候,我蹲下来,问,“心一,爸爸妈妈带你去英国,可以吗?”李心一正一筹莫展、费力地拔一只彩笔的笔套。我接过彩笔,顺手拔下笔套,再问,“心一,爸爸妈妈带你去英国,可以吗?”
心一深思熟虑一番,问,“爸爸,英国可以玩沙子吗?”我长舒一口气,急忙应道,“当然可以呀。”“好的。”心一轻声说,握紧彩笔,在纸上涂涂抹抹。斑驳的色彩,在一片白纸上,恣肆汪洋。
来到英国,我们住在泰晤士河边。
泰晤士河流到我们家楼下,变得很清,很亮,很从容。河如其名,不知流动的是Thames,还是times。
泰晤士河畔草木葱茏,闲闲踱来几匹马,缺了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却也怡然自得。我站在阳台,迎面拂来深秋的风,远处是缓缓的流水,竟也似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了让两岁多的李心一尽快适应,我亲自上马开始教她英语。同时也去社区的children's center,让李心一开始幼儿园的学前适应过程。这种play group由政府举办,一上午的课程只用交一英镑,还有茶点,有专职老师负责,方便和其他家长交流。
课上老师拿出一个小球,当作南瓜,让孩子们尝一尝,问甜不甜?李心一一向听老师的话,虽然没听懂,见状迅速举起球,伸向嘴边,我吓了一跳,大声喝止。其他小孩却纷纷舔起塑料球,一脸愉悦。只见那些金发的洋娃娃们伸着小舌头,把手里的塑料球上上下下舔个遍,居然没一个家长制止。
十点半是吃点心的时间,小朋友们团团围坐。李心一还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集体生活,规规矩矩坐在小凳子上。老师跪在地上,和小朋友们平起平坐,端来的盘子里有米饼、面包棍、香蕉片、橘子,让孩子们各取所需。李心一对我让她拿点儿水果的建议毫不理会,一手攥一根面包棍,一手紧握一块米饼。
二十几个孩子吃得不亦乐乎。李心一意犹未尽,在第二轮选择中还是拿了一根面包棍和一块米饼。工作人员示意家长也能吃,但大人们都没动。十一点是唱歌时间。老师Christine带着孩子们唱英文儿歌,载歌载舞。李心一听不懂,也跟着手舞足蹈。
唱完,自由活动,十一点半结束。Christine见我在唱歌时只跟着哼唱了几首,便四处去找歌词的复印件,找了十几份给我,说可以回家练练,带孩子一起唱。
Chrisine还把心一妈妈编入了本周开始的ESOL英文学习班,说这样做不光是学英语,主要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至此每周一心一妈妈来学英语,同时那天也正是儿童中心的dad's day(爸爸带孩子日),我可以和其他的爸爸们一起来看孩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心一很自然地接受了最初的英语启蒙,并且很快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虽然并非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幼儿园阶段去英语国家生活,但只要孩子有良好的母语基础,其实在三四岁的时候去接触第二语言也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英语启蒙不一定越早越好,家长不要人为干扰孩子的母语自然习得。磨刀不误砍柴工。巩固母语,就是磨刀,让孩子大脑的语言分支部分更敏锐,充满活力,以迎接英语启蒙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