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如何用数据得出结论
经过了查找事实和问题,并对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接下来就要设法得出关于事实或问题的结论。
总结事实并且做了分析之后,发现工作达到预期,这时候可以采取的行动逻辑如图1-7所示。
图1-7 工作达到预期后的行动逻辑
达到预期,意思是达成了当初计划的目标。总结和计划其实是一个管理闭环,所以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前提,是有没有提前制订目标和计划,这也能反映制订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当工作达到预期之后,不代表工作就结束了,下一步要研究的,是工作为什么能达标,是因为根据目标制订的方案和行动都落地了,还是纯粹靠运气。搞清楚“为什么”,是工作上的复盘。有的人虽然业绩达标了,但如果不知道为什么,将来很可能会出问题。
比如,某人给自己制订的目标是今年的销售业绩达到1 000万元。到年底发现,计划完成了,然后他就美滋滋地认为,自己的目标完成了,说明自己很优秀。但实际上,他完成这1 000万元销售业绩有很大部分原因是运气或巧合,和他个人的行动与努力没有关系。今年的这种运气和巧合能不能延续到明年,或者有多少能够延续到明年,很难讲。
当了解了为什么、发现了问题以后,接下来就要判定有没有改进的空间,而且要进一步判定有没有改进的必要。改进是要付出成本的,在判断有没有改进必要的时候,需要判断管理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比。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果投入产出比高,这件事就值得做;如果投入产出比低,这件事可能就不值得做。
如果做了分析之后,发现事实上工作做得不好,也就是没有达到预期,这时候可以采取的行动逻辑如图1-8所示。
图1-8 工作没有达到预期后的行动逻辑
当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需要做以下工作:一是要判断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二是要判断在同类的岗位当中,谁达到预期了而且做得比较好,也就是找到最佳实践方案;三是要研究这个最佳实践方案为什么好。找到最佳实践方案做得好的原因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制订计划,采取行动,进行改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