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可能的创新点
本书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在财政分权与官员政治晋升激励机制框架下,研究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质量研究文献的一个有益补充,具体讲,本书可能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研究视角上讲,本书综合运用了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税收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点,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体来讲,一是本书分析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财政支出结构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及传导途径,实证检验了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的商品税、财产税、生产性支出和福利性支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这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开辟了新研究思路。二是本书考察了官员不同任期下,晋升激励对辖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改革官员任期制度和“GDP晋升锦标赛”制度以提高辖区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三是本书以中国共产党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为重要政治周期事件,考察了以往文献中学者们并没有关注的党代会周期对辖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本书首次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探讨了我国环境质量退化的深层次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已有环境质量方面文献研究的空白。
第二,从研究方法上讲,本书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了面板校正标准误模型(xtpcse)、面板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xtgls)、固定效应模型(fe)、随机效应模型(re)、广义差分矩估计(Diff-GMM)等多种计量模型对相关研究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我们还做了稳健性检验。为了与实际问题联系得更紧密,增加研究的说服力,本书还进行了案例分析及对比分析。
(1) PM2.5是飘浮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浓度越高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是成雾霾的直接内因。这种细颗粒物的危害性很大,一旦吸入人体内,它们足以穿透肺部进入血液,引发一连串健康问题。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说,PM2.5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继物价、国民生产总值之后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我国全面进入了“CPI、GDP 、PM2.5三‘P’”时代。
(2)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说,“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耽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3) 事实上就本书的研究对象而言,地方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主要是指放松(争夺商品税时)和加强(争夺财产税时)对环境质量的监管行为。其具体机理本书将在第四章论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环境质量时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