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美国三十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丹青装点卫生间

车早已进入了沙漠腹地,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衰草无牛羊的感觉。导游忽然说:“前边右手有个加油站,还有快餐店。司机要加油,游客要加钢。谁要寻方便,请去卫生间。”

旁边有人小声问我:“什么是‘加钢’?”

我对他解解,“北京话。打尖,就是吃饭,加餐的意思。”

加油站不大,快餐店更小。我一进快餐店,就用中文问一个胖胖的肤色黑黑的非裔年轻女服务员,“卫生间在哪儿?”。那个黑人姑娘用手一指,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在前边带路,向左拐再向右拐再向左拐,到了门上有明显标志时,才转身离开。我赶紧说声“谢谢。”

进了门,有一道玄关似的墙,将内外完全隔开。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里边的人与外边的人互相完全看不见。防滑的地瓷砖铺严,细小的缝隙笔直。光洁的墙砖镶到顶,墙中间有一道腰线窄砖,上面图案是满天飞的小天使。顶棚是铝扣板,留着筛子眼似的小洞洞。象牙白的小便池一座挨一座,有十几个之多,大便池都设有高高的浅蓝色隔墙板。坐便器的后背箱,装有一匣一匣的纸,扯下一张,垫在坐便器上,大小形状是正好的,且都是一次性使用。旁边卷轴上,有伸手可及的卫生纸卷,扯一下,秃噜秃噜的纸张像白布一样垂下来。

人们方便完后,有盥洗池,是感应水嘴。有洗手液,一按即流。有擦手纸,手去弹出。一个人去一趟卫生间,至少要用到两种洗手液,三种纸。用毕的纸,自己主动投入一个黑塑料桶中。而这个黑塑料桶,内衬一个黑塑料袋。袋口宽宽地挽回来,掖下去,套住桶的边沿四周。

似乎总听到水在流动,水量大得有点浪费。排风扇在转,空调机时停时响。整个卫生间,竟无一点异味,倒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因为,在窗台门口,摆着几盆鲜花。

卫生间的墙上,挂着玻璃画框,里面镶嵌着风景油画。油画的立体感强,色彩柔和。湖光山色,森林草原。金色的阳光从树枝间斜照下来,投射到地面的青草与野花上面,有蝴蝶与蜜蜂在上面倘佯。

墙上还装有宽大的镜子,可以对镜梳妆或顾影自怜。

在顶棚排风扇的附近,还发出音乐的声音。飘渺浪漫的乐曲,清新灵气的音符,轻轻滑过满是尘埃的心头,让你进入一个浑然忘我的自然空间。

人们风尘仆仆,心急火燎地来到这样的卫生间,烦躁的心情竟一下子平静下来,甚或有些沁人心脾。往坐便器上一坐,心就“呱哒”一下,放了下来。在似乎最不卫生的地方感受到了洁净与静逸,放松与解脱。这种感觉,悦耳悦目,悦情悦意,悦志悦神,妙不可言。似乎如金圣叹所言,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会使你忽然产生了一种感觉:人,是怎样得到如此尊重与尊严;也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的享受与愉悦。因为在这里,无论是千万富翁还是一介平民,待遇是一样的,都在享受免费的服务,平等的设施。你再有钱,也不能占有两个茅坑。你再有权,也须循序渐进。伟人与凡夫,在这儿消失了界限。走出卫生间,我才发现,只要稍加注意,卫生间的标识相当明显,有箭头一直指过去,不管你是否懂英文。

我摸摸我身上四个兜,都装有从国内带来的卫生纸,鼓鼓囊囊。卫生纸已磨成毛边,到美国来还一直未曾用过。所以还装着,以备不时之需。但恐怕派不上用场了。这几天给我的印象,在美国的餐厅和卫生间,各种纸是取之不尽的。

我想起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访美归来,我问他:“你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美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这位朋友未加思索,脱口而出:美国的厕所。他看我一脸疑惑,于是说:“现在跟你说,你印象也不深。以后你到美国就领教了。”

今天,我真的领教了。刚到美国时,在街面上,我寻找过公厕,竟未寻到一处。春月告知我:凡是超市、商店、餐馆、学校、银行、医院、网球场及政府机关,卫生间都对外开放,而且都是免费。

事实还真是如此。像沙漠腹地这样一个小小快餐店,其卫生间的面积按比例竟如此之大,设施竟如此完备,服务竟如此之好。我只是觉得,其水、电、纸的消耗,有点太那个了。

从卫生间的情景,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文明程度,公共卫生现状和人权状况,这也是一个国家展示的窗口。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美国人写的,是说一个发达国家,要管好民众两个口,一个进口,一个出口。那就是吃进的食物要安全而有营养;排出的东西要妥善处理好,卫生而无污染。此论真是精彩。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似乎说过这样的话,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要用黄金修建厕所。截至现在,还没听说美国用黄金构筑厕所。以现在美国卫生间的水平,只能算刚刚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快餐店的特点就是快。掐着汉堡包,夹着比萨饼,喝着冰镇可乐,人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春月问我吃什么,汉堡包?我说不吃,不就是馒头掰开了,夹几片莴笋叶吗,再加几片火腿肠。比萨饼?更不吃,还不如中餐馆的手抓饼呢,用手从饼中间一提,螺丝转一样。这有开水吗?有。免费吗?免费。免费就好,咱不是带了十包方便面吗?有开水,不就齐了吗!

开水泡方便面,挺好。但春月还是要了两份炸鸡块,一吃,还行,就是没咸味。临了,又接了一大杯白开水,还真烫手。

导游举起了手中小红伞,这就是集合上车的标志。大巴车又隆隆启动,在黄色沙漠的黑沥青高速路上,继续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