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材料
(一)研究对象及目的
本书题目为“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因此不是对颜真卿书法的研究,是对颜真卿书法研究的一种研究,简洁一点说,即是对颜真卿书法评价文本展开的研究。
通过历时性视角重新梳理和发现颜真卿评价和地位衍变中的一些问题,并力求进一步解答和阐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本书的最终目的。
(二)研究材料概况
既然是对颜真卿书法评价的研究,那么研究的材料即后世对颜真卿书法评价的所有资料。
首先应当包括与颜真卿有关的所有历史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碑帖;二是所有关于颜真卿的文本。当然还包括一些物质遗存,如历朝历代各种瞻仰、祭祀的空间场所。与颜真卿书法有关的资料同样可以分为以上两类,从文本来说可分为颜真卿本人的书法言论和他人的著录、题跋、书法论著、近代书法史著作等。
对颜真卿书法评价的资料主要以文本的形式存在,其类别可以分为历代的题跋、书法论著和近代以来的书法著作。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在系统中理解材料
同一事物处于不同系统之中会因为所处的时空、所充当的角色不同而彰显不同的意义。古代书法家往往兼有多种不同的身份,时空差异往往会引起对历史事件的误判,基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历史,试图重新还原某种历史情境,这在某种程度上同真正的历史仍然有我们所不可估计的差距,从这一角度入手来思考这一历史现象,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古代的书法家也好,书法评论者也好,他们首先是文人,然后才是书法家或者政治家等等,而书法史的研究往往将这一逻辑过程省略,于是历史就真的成了碎片,这些碎片缺乏某种历史时空的依托,没有整体而系统的视角,许多疑问、误解也因此产生。
本书试图将这些历史碎片重新还原到一定的时空语境中,来系统理解古人的观点、评论。
(二)两种构建——在关系中理解材料
每个历史人物形象都经历了后人不断的构建,颜真卿的形象无论是作为一个道德楷模还是一个书法家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对于历史人物形象的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生成的过程,只是不同的历史人物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构建的方式和具体过程也会不同。
我们将颜真卿形象的构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道德楷模的构建,另一部分是作为一个书法家的构建。这两个部分本为一个整体,统一于颜真卿作为一个整体人的构建。作为道德楷模的知识构架和语汇系统,和作为一个书法家的知识结构和语汇系统既有某种同构性,又各有其特点。
1.书法为道德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道德构建中书法作为构建人物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明显的依附性,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退居次要位置,而书写的内容则显得相对重要,一切与道德构建有关的文字内容都可以成为道德的证明,它既可以佐证史料,又可以弥补史料之不足。
在作为道德证明的议论和题跋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对作品艺术水平的评价,文字内容及其文字背后所隐含的道德价值成为重点。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借助实物及历史遗存得以视觉呈现,而此时的碑帖本身已经脱离了作为一件艺术品的价值,甚至连“真伪”问题都可以搁置,人们需要的是一件替代品,这一替代品所能承担的意义成为一种象征,其他属性可以暂且不予考虑。
历史上类似这样的替代品并不鲜见,就书法碑帖来讲,《淳化阁帖》中收录仓颉等上古时期的众多碑帖(1),似乎所要呈现的并不是艺术水平本身,由于历史久远,真迹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寻找一件替代品,假如此时有一件“伪作”正好符合这一条件,即使人们对于真伪问题心知肚明也同样会视而不见。
2.书法家的构建与碑帖
作为一个书法家,尤其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往往会有一个潜在的标准。
要证明颜真卿并不是一个平庸的书法家,首要工作就是要将他和平庸的书法家划清界限,这一区分是将他同唐代其他书家的比较中实现的。第二个工作就是要将他同已经被书法史认可的王羲之进行比较。
作品的艺术水平是确立一位书法家形象的关键,如何从作品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用于阐释一个书家的成就,成为后世大部分颜真卿书法评价者的主要工作,因此,这些评论者无形中便成了颜真卿书法家形象的构建者。这一构建中也存在对碑帖“真伪”问题的讨论,某些对构建一个书法家有正面作用的碑帖即使“真伪”问题存在争议,也会被充分利用。
另外,人们对于一个书法家形象构建的认知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因素,比如笔法传承、对后世的影响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体共同搭建起一个书法家的形象。
(三)在变动中理解材料
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会因不同的时代背景、知识背景等诸多因素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各不相同。
美国学者宇文所安曾说:“如果我们的文学史写作是围绕着‘重要的’作家进行的,那么我们就必须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候成为‘重要作家’的,是什么人把他们视为‘重要作家’,根据的又是什么样的标准。”(2)通常情况下,我们都省略了这样一个追问的环节,于是动态的历史现象变成了静态的资料汇编。
对颜真卿的评价同样是这样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不能将某一个人物的观点强加到一个时代,也不能将某一个人物的观点当做定论,历史人物形象是一个不断被解读的过程。将这些不同时代的不同观点不经考察地利用是轻率和肤浅的。
三、前人研究回顾
(一)前人的研究方法
“伟大的书法家——选择材料——证明”,可以说基本上是此前大多数研究者通常的思路和方法。其中以蒋星煜的《颜鲁公之书学》为代表,当代许多研究颜真卿的文章专著基本上也都沿用了类似的研究方法。
(二)考据学
考据学的研究以朱关田为代表,他对于“伪作”的考证是对颜真卿研究的主要贡献。《颜真卿年谱》是其代表作,其中对颜真卿的交游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朱先生治学严谨,其诸多学术成果是本文研究的基础。
(三)历时性专题研究
以历时性的视角梳理并研究现象,目前有两篇硕士论文,一为梁培先的《从书斋走向神龛——北宋中后期的“颜真卿热”现象考辩》(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二是本人的硕士论文《颜真卿:“道统”与“书统”的冲突与融合》(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两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颜真卿在宋代书法地位的某些重要问题。
(1) 参见本人:《颜真卿:“道统”与“书统”的冲突与融合》,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34—35页。
(2) (美)宇文所安著、田晓菲译:《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