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与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位重要书法家历史地位的变迁,许多细节需要细致的梳理,变迁的原因更是复杂。清理这些现象与原由,在某种程度上,即是探索影响书法史进程的因素。由于颜真卿的重要地位,颜真卿研究成为书法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
有关颜真卿的文献十分丰富,现代研究中,基础史料的考证以及传记、年表的撰述等已有重要收获,接受史的研究也已经开始。如何拓展颜真卿研究,我想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对文献加以深入的解读,从中发现问题;二是开拓新的思路,把对颜真卿的思考引向从未关注过的方向。后者如白谦慎教授从社会史的角度对傅山的研究,这种研究凭借的是其他学科的相关进展与研究者的识见、才华,这里可开辟的道路无数。与此相比较,前一类研究有其特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相隔久远的时代,新资料的出现机会极少,对已有文献的利用便成为深入的关键。如何利用大家熟知的资料提出新的问题,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深入,成为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杜浩的著作属于第一类研究。他选择了后人对颜真卿书法的批评。在颜真卿研究中,对其书法的批评,无疑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论说颜真卿的文章中都有所涉及,但没人把这些材料当作一个整体,仔细研判其中所包含的种种问题。
杜浩围绕这些史料,细心搜寻出有关的各种问题。其中有大家熟知的问题,也有他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他都能于其中引出新的认识,如人品与书品的关系、评价中的核心概念、某些内容的文化史分析(篆籀气)、题跋与理论中论说的区别等。
这些是本书重要的贡献。
本书所研究的范围中,还留下了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杜浩在搜求资料时,可能较多关注对颜真卿研究的专题论文与著作,但忽略了某些其他类别著述中对颜真卿书法研究的观点,例如颜真卿与时代风格的关系(对《审讯王奉仙文书》等唐代残纸的研究)、颜真卿在笔法演变史上的地位(《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等,都属于颜真卿书法批评的范畴。
此外,书法史个案研究还有一些可以开拓和深化的途径,例如一个时代的评说方式(心理基础、批评语汇的变迁)以及与其他作者批评的比较(数量、重复性、类型、修辞、人品与书品的相关性)等。当然,这些既可以作为个案研究的延展,也可以作为新的课题来作专题研究,提出这些问题,供杜浩深想时参考。
书法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今天的书法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学科,它的学术背景、成果累积、人才储备等,都与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此书的出版,将加入当代书学的成果中,成为书法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阶石。
杜浩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与研究素质,思想细致,反应敏捷,有深入问题的能力,希望杜浩与这个时代的研究者一道努力,在个人成长的同时,把书法研究推进至一个新的境地。
邱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