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知的古代科技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9 什么是“重差法”?

在古代,测量工具的精度有限,很难测量出远处地物的距离和高度。对于山峰、海岛这样难以接近的地物,更是没办法直接测量。于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想到了用几何学的方法进行间接测量。在这方面,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研究最深。他精心设计了九个问题,除了地物的高度和距离,书中还介绍了水深、河湖宽、方城边长的测算方法。它们大都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算,这种方法被称为“重差法”。这九个问题在唐代被人编纂成书,因为其中的第一题是测量海岛的高度和距离,因此命名为《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中的“望海岛”

例如,第一题测量海岛的方法如下:在平地上立起两根高为3丈的表杆,两表前后相距1000步,让海岛与两表在同一平面内。从前表往后走123步,人眼贴着地面观测,可以看到前表的顶端和岛峰重合为一点;从后表往后走127步,也可以看到后表的顶端和岛峰重合。这样,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就可以计算出岛的高度和岛与前表的距离了。

重差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作为一种测量方法,它的问题在于过于理想化。刘徽的这九个问题类似于现在数学课本上的应用题,如果真的在实际中使用的话,因为每一步都有误差,累积下来误差就会大到人们难以接受的程度。因此,这样的方法虽然在数学上很有意义,但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是难以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