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七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少数民族骨科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医学的发展囊括了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智慧结晶,很多民族都各自有符合当地特色、居所特征和民族习惯的治疗疾病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族传统医学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掘,其中骨科医学也发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比如藏族的“藏药浴”、蒙古族的“正骨术”、维吾尔族的“埋沙疗法”、苗族的“气角疗法”、回族的“烙灸疗法”、壮族的“壮医针灸三法”、傣族的“熏蒸疗法”等。本节主要介绍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传统医学中的骨科诊疗技术和方法。
一、蒙古族医学骨科发展
在蒙古族医学骨科的发展中,首当其冲要提及的便是蒙古族正骨术,它不仅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还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内容,蒙医正骨术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通过时间的洗礼和民族的传承延续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正骨术对于维持和增强各民族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蒙医传统正骨术的历史进程
蒙医骨科可以渗透到古老的蒙古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蒙古部落的祖先长期进行游牧生活,放牧、骑马、狩猎等活动贯穿了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蒙古族人民积累了丰厚而独特的涉及骨伤的治疗经验,奠定了蒙医传统正骨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岁月的洗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加大对民族医学医药的扶持,结合现代西医技术,为蒙古族传统正骨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力量,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蒙医骨科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为蒙医正骨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蒙医正骨术的关键历史节点
蒙古族的先辈们在日常生活和战争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骨伤,人们结合平时积累的观察、思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逐渐清晰的正骨及治骨诊断和修复经验,通过在民众之间的广泛传播,许多骨伤正骨世家以家族的形式流传至今,这段时间成为最早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初级阶段。
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13世纪初,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地区,传统蒙医蒙药学在结合了辽、金、南宋、中医学、古印度医学等世界各地的新型医学思想之后,出现了很多蒙医正骨大家如忽秦必烈、达奇等,以及与其相关的著作《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世医得效方》等。17世纪著名的古代蒙古族外科医学代表绰尔济•墨尔根,是我国“冰冻麻醉手术”首创者,积累和发明了多种蒙古族外科技术和手法。蒙医正骨行列中在18世纪出现了以觉罗•伊桑阿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骨伤名家,期间蒙医正骨术广泛流传至国内外。清代科尔沁地区的正骨蒙医名家那仁阿柏在19世纪以“仙女般灵巧双手的神医”的赞誉与其子达日玛通过听咳嗽声判断修复肋骨骨折而远近闻名,达日玛之子玛沙创造了多种正骨手法、喷酒按摩法、夹板固定法及功能锻炼法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医学院和中蒙医系的成立,蒙医正骨技术顺利纳入外科学,1962年,“骨科门诊”设立,科尔沁地区著名正骨师朝贵扎拉桑在“骨科门诊”工作,同时与其长子陶克图木勒创建传统蒙医骨科,这使得马背上行医的正骨方式彻底被改变,这对父子被尊称为“黑狗大夫”(蒙古族对整骨医生的尊称),技术精湛,声名远扬。近年来,通辽市蒙医正骨医院和包氏正骨蒙医医院等相继成立,包氏正骨术第五代传承人包斯琴成为包氏正骨蒙医研究所所长,2008年6月,第一届蒙医骨伤学学术交流会暨内蒙古科尔沁包氏正骨的200周年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同年10月,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将科尔沁蒙医正骨术第四代传承人包金山列入其中。2010年,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正式成立,蒙医正骨术在不断的发扬光大。
2.蒙医传统正骨术的传承方式
由于正骨术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在蒙古族的传统医学历史当中,蒙医正骨术是由萨满医术分化而来,蒙古族最早信仰萨满教,曾经是蒙古帝国的国家宗教,但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而陨落,至今仅在科尔沁地区得以留存至今,在不同的时代变更中,萨满形成了较明确的分工,萨满在清朝乾隆年间掌握了传统的蒙医正骨术,并传入科尔泌地区,成为“牙思必拉其博”。其中包氏正骨术成为传统的蒙医正骨标志,大多著名的正骨名家是萨满或信奉萨满教。
正骨术在科尔沁左翼后旗传播之后,传承形式以家族内传承为主,后期蒙医正骨术形成了近现代著名的正骨三大家族,其中以包氏家族为代表,包括包氏家族、何氏家族和黑狗家族(鲍氏家族),传承形式是家族宗亲内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传统正骨术通过传承人的方式进行传承,此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师徒的传承,随着现代化蒙古族医药医学的进步,学校教育传承方式也慢慢成为广泛接受的传承方式。
(二)蒙医骨科的特征
1.蒙医骨科的普适性特点
在传统蒙医正骨术的基础上,现代蒙医正骨术主要应用手法整复,并辅以蒙古族药物治疗,以复原功能为主旨,具有限制条件少、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手法简便,疗效较好。由于正骨术是不开刀,没有创伤的,而且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肢体结构,达到功能逐渐恢复的目的,患者承受的痛苦比较小,治疗周期比较短,并发症比较少,这是传统正骨术的优势。由于中、西医诊断和治疗方式的不同,蒙医更倾向于采取简便快捷的诊断方式,同时因为蒙医在治疗骨伤时一般采用白酒、绷带、夹板等平时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这为患者省去大部分费用,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少。蒙医正骨术作为民族传统医学,多用七珍汤、胜温散等传统环保药物加速愈合,由于药物的天然环保,有利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的恢复。
2.蒙医正骨术的复位特征及准则
复位是骨折固定和愈合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骨折复位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由于复位方式缺陷导致的功能恢复和心理影响仍然存在,我国传统蒙医具有定位准确、愈合恢复快、成本低廉等优点,由于自然疗法和药物伴随着传统医学慢慢深入人心,传统蒙古族手法复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宏观整体角度来看,蒙医正骨术手法复位遵循一种自我平衡状态,即躯体和功能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守恒,于是便得出了“身心合一”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从局部角度来说,蒙医正骨术有“结构连续”和“功能完整”的要求。喷酒捋抚术作为一种生理心理性疗法,通过生理愈合到心理恢复的过程,完成了结构连续到功能完整的蒙医正骨术复位特征。对于骨折复位的结构来说,蒙医正骨术以远端作用力和近端反作用力的完整手法,即“以力对力”来完善动静合一到功能完整的疗效过程。总的来说,蒙医正骨术遵循包括身心统一,动静合一,以力对力,反向复位等基本准则。
蒙古族医药医学传统正骨术是蒙古民族结合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独特的视角长期积累和丰富的宝贵民族文化瑰宝,在文化和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骨科领域的拓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维吾尔族医学骨科发展
维吾尔医药学,简称维医学或维医,距今约2 500多年的历史,是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积累和创造的医学体系,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源地新疆是我国唯一保留维医维药的地区。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100年,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维吾尔医药学受到歧视、限制和打压,几无成果,甚至陷入濒临灭绝的地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医药政策的指引下,维吾尔医药学得到空前发展,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维吾尔族医学强调人体的病症主要原因是气质失调,主要疗法也是纠正气质和体液失调。维吾尔族在骨科疾病治疗方面也形成其特有的医学理论和疗法,其中的埋沙疗法和接骨疗法广为流传,2014年,沙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埋沙疗法(俗称沙浴)是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探索中独创的一种医疗方法,历史悠久,颇有疗效。唐代的医学著作中就载有“西域埋热沙,除祛风寒诸疾”,历史名人的游记中也出现“火洲埋沙疗疾祛病”,其中火州即指新疆吐鲁番。埋沙疗法多在6月初至8月中旬进行,此时日照时间长,红外线充足,沙中的微量元素释放,以及浸入沙中的机械压力和热气刺激,使人体全身末梢血管扩充,血流加速,新陈代谢加快,汗腺开泄,能排除维医学中所述的致病体液,恢复体液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埋沙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维吾尔医学中接骨疗法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如今已成为维吾尔医学中一门独立而完善的学科。它包括传统的手法复位骨折和关节脱位,浸过鸡蛋清的棉布包扎,以及夹板外固定等独特方法。接骨时应用鸡蛋清具有降低局部皮肤温度、消肿和一定的固定作用,这种固定能使肢体保留部分活动范围,促进骨折愈合。也可在接骨时,根据病情选用一些药材或食盐等与鸡蛋清混合,以防各种并发症。这种维吾尔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颇有疗效。基于维吾尔族特色接骨法的相关专利“一种骨科用维吾尔医固定带”是由鸡蛋清层、棉纱层和高分子绷带层从内到外依次重叠组成,可广泛应用于骨科等临床领域。
如今在国家民族政策和中医药政策的指导下,新疆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优势,借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维吾尔民族传统和现代医学事业都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彰显其民族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为中国及全人类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藏医骨科发展
传统藏医药是建立在藏族文化信仰和实践基础上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既是藏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也是藏民族长期以来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中祛疾除病实践的智慧结晶,更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传统藏医药起源于2300年前,逐步发展为西藏主流医学,并从周边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传统藏医药仍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的卫生保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广大藏族同胞的健康保障、繁衍生息和区域发展,以及继承发扬藏民族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藏医药骨伤的起源可追溯于公元前100年左右,当时青藏高原就有青稞酿酒法和从牛奶中提取酥油的技术,随之出现用酒糟治疗外伤,用融酥油止血的治疗方法,藏医药浴治疗、灸法治疗更对诸多骨伤的治疗亦有明显效果。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藏医药在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2010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骨伤科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5月藏医院代表性名著《四部医典》通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评审录入《世界记忆亚太名录》。2018年11月,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藏医药骨伤学已经登上国际舞台,开始被世界广泛认同,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与尊重。
藏药沐浴疗法最早记载于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是藏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用于沐浴疗法的“五味甘露药浴”已被列入中国卫生部1995年版《藏药标准》。藏药浴即将人体全身或腿足局部浸泡于藏药液中,在水的热能和药物的药力作用下,打开人体的毛孔、打通经络,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毛孔透皮渗透,具有迅速直达病所,起效快的优点。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藏药浴可以缓解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对其机制研究发现,藏药浴能降低关节炎大鼠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软骨破坏;通过基因表达检测,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识别信号通路发现,药浴可纠正风湿性关节炎的异常表达基因,干预疾病进程的重要信号通路。以上研究为藏药浴治疗关节炎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持,对藏族药浴疗法的药理研究有启示性作用,有利于传统医学的传播与发展。
藏医针灸、火灸辅以药物的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痛也有良好疗效。藏医将人体经络分为白脉与黑脉两组主要网络,白脉网络由脑根部向下延伸,黑脉网络由心脏向上延伸,分支遍布全身,视病情选取穴位下灸。藏医针灸所用金针为粗钉形黄金器具,常用灸药有艾草、红花、豆蔻、生姜等。藏医灸法能改善患者的腰臀部不适,缓解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恢复。同时,针灸、火灸具有便于操作、创伤性小、适应证广的优点,在基层医疗中发挥了广泛作用。此外,藏医药在治疗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上也有良好疗效。
藏医药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绽放在雪域高原的一朵奇葩,为西南藏民的繁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藏医药在骨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值得现代医疗工作者做好传承的同时,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其精华。近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传统藏医药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不乏SCI论文,体现了学术界对藏医药极大的兴趣和认可。
(张英泽 王坤正 郝定均)
参考文献
[1]包文德.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传承与变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WANG M,WANG H,ZHAO N. Ideas,properties,and standards of fracture repositioning with osteopathy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in China[J]. J Tradit Chin Med,2015,35(1):117-120.
[3]买托合提•居来提,艾比拜•阿布都卡地尔,阿地力•阿不都克力木.回顾与瞻望-维吾尔医学的现状与历史贡献[J].新疆医学,2017,47(05):468-470+475.
[4]钱群.维吾尔族的埋沙疗法[J].医学文选,1991(04):76.
[5]玉素甫•买提努尔,拜合提亚尔•热合木吐拉,包尔江•木哈衣,等.维吾尔医接骨学及其特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0):9+29.
[6]顾海.一种骨科用维吾尔医固定带.中国,2012.201120173457.4[P].2011-05-27.
[7]万玛加.藏医药浴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运用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6(14):161+163.
[8]娘毛先.藏医药浴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20):171+173.
[9]闹增,端知措.藏医药浴治疗膝骨关节炎8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1):173.
[10]拉日卓玛,才让东主.藏医药浴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64-165.
[11]CHEN H,SHOUMURA S,EMURA S,et al. Tibetan Medicated-Bath Therapy may Improve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09,6(2):211-217.
[12]WANG T,YANG J,CHEN X,et al. Systems Study on the AntirheumaticMechanism ofTibetan Medicated-Bath Therapy Using Wuwei-Ganlu-Yaoyu-Keli[J]. Biomed Res Int,2017,2017:2320932.
[13]王丙琼.藏医火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04):12.
[14]扎西顿珠,普琼,丹巴,等.藏医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