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管控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疫情期放射检查应急护理管理

CT检查作为新冠肺炎诊断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使放射科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一线。切实做好普通患者与新冠肺炎疑似与确诊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工作,尽早筛选新冠肺炎患者,对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疫情期放射检查应急管理原则

1.预见管理原则
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及医院专项文件制定科内疫情期应急管理预案。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小组,确立各组联系人;建立储备人员名单,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2.疫情期检查动线流程管理原则
明确隔离区域,制定确诊/疑似患者检查流程及通道与普通患者检查流程及通道,以及疑似患者上报流程等;确保医务人员安全及科室各类患者检查安全,保障疫情防控及日常放射工作正常运转,杜绝院内感染。
3.资源保障原则
完善后勤保障队伍,由护士长总协调,护理组、医师组、技术组、工勤组等组成科室后勤保障队伍,保障物资充沛;护理人员需定时盘点物资的库存量、使用量,做好物资补充,满足疫情期间临床检查工作正常使用及一线人员防护基本保障。
4.疫情早期预警原则
做好疫情期间的应急处置,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住院总(值班医师)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技师扫描完毕后发现影像结果为高度疑似,应立即汇报住院总(值班医师),住院总(值班医师)审核图像后做好记录并通知医院相关部门。患者完成影像检查后,及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空气及物品、检查设备消毒处理。

二、疫情期放射科消毒隔离管理

(一)放射科检查区域的功能划分
1.放射科检查区域划分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护规范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放射科实际情况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医患分通道进出(图2-2)。将发热患者、普通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路线进行隔离,并做好醒目的标识。设立发热患者专用放射检查通道,对发热门诊及病房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专机或者分批次、分时段集中检查,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风险。
图2-2 医院放射科检查区域划分示意图
(橙色为污染区,黄色为半污染区,蓝色为缓冲区,灰色为清洁区)
2.影像设备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管理
(1)CT设备:
患者检查完毕后,设备、仪器表面立即首选2 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或使用含醇的一次性消毒湿巾,清洁消毒一步完成,不耐腐蚀的物品使用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每天2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后再常规消毒。
(2)其他设备:
患者检查完毕后,可用500~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或使用含醇的一次性消毒湿巾,清洁消毒一步完成,每天2次。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
(3)物体表面的消毒:
患者接触过的设备表面、床面,以及容易成为接触传染源的机房门把手、操作台面、键盘、鼠标等,可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不耐腐蚀的使用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每天2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用2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抹布覆盖30分钟后再擦拭消毒。
3.地面消毒
机房地面、候诊区、患者通道等地面使用2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抹布覆盖30分钟后再擦拭消毒。如遇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执行。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行消毒,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4.空气消毒
关闭所有中央空调,避免空气相互污染。专用机房配备空气净化消毒机持续消毒,在无人状态下持续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4次,每次30分钟持续消毒。当检查过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后,机房应立即进行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喷雾消毒。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应相注意:①机房面积在25~30m 2,需要消毒30分钟;②消毒时关闭空调、排风扇和门窗,形成密闭空间,且在无人状态下进行;③消毒完成后等待30分钟进入房间,再打开门窗通风1小时后方可使用此机房;④由于紫外线消毒存在消毒死角,只能作为辅助消毒方式。其他环境空气选择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加通风,每日2次。
5.医疗废物管理
(1)总体原则: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2)安全运送: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收集前医疗废物表面采用1 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第一层医疗废物袋扎口,再采用1 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第二层医疗废物袋扎口后,粘贴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单位、科室、日期,并特别标注“新冠肺炎”字样,装入纸箱用封箱带密封;再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包装纸箱,最外层标记红色“感染性废物”标识,放置于科室医疗废物暂存处等待专人转运,双层封扎、标识清楚、密闭转运。
(3)规范交接、登记:
由保洁人员或专职医疗废物收集员穿戴个人防护(二级防护)进行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做好交接登记、密闭转运、医院暂存地点贮存工作。

三、放射科防护用品与应急管理

(一)成立防护用品专项应急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统筹安排,护理、医师、技师、预约组4个亚小组设立小组长,专人管控,共同参与防护用品管理。各小组长根据排班及每日消耗量,做好防护用品的需求评估并向护士长报备,提前申领,按需发放,保证放射科一线人员防护用品供应充足。
(二)根据感染风险等级匹配防护用品
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评估放射科检查护理操作的风险程度,明确各工作区防护级别与用品配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1. 检查区管理
(1)普通患者检查:采用一级防护,其防护用品为工作服、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新冠肺炎的传染源,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可将胸部CT检查的患者集中于某一机房或某一时段(无条件设置专用检查机房的医院)进行检查,对此类检查患者提高防护级别,即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面罩、乳胶手套。
(2)发热、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检查:采用二级防护,其防护用品为工作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面罩、乳胶手套。物资紧缺时可采用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有呼气阀的口罩替代医用防护口罩,并在口罩外加戴防护面屏或医用外科口罩,以弥补此类口罩在防水性方面的不足。
2. 护士站及预约登记处主要为普通非新冠肺炎检查患者,采用一级防护即可。
(三)加强培训与考核,落实监督
1.培训与考核
对科室各层次人员进行院感及防护用品相关知识线上培训,并完成相应线上考核,确保正确掌握防护知识。
2.加强督导
科室防护用品专项应急管理小组各亚组的小组长每日不定时对个人防护进行督导抽查,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强化相关培训,护士长汇总问题后及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确保防护用品合理、规范使用,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四、疑似/确诊住院患者床旁检查应急管理

1.上岗前准备
所有当班医务人员通过网络形式汇报自己身体心理状态及有无流行病学接触史等,防控组及管理组通过汇报情况评估是否适宜相应岗位(如床旁CT或DR),确保安全上岗;保证营养充足,自带饮食或由科室统一协调安排安全可靠的食物于清洁区用餐;长发应捆扎固定避免外露,剪短指甲,不佩戴首饰,不穿毛绒类衣物,将携带病菌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上岗前自我减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检测体温,并记录在工作人员专用体温记录本上,体温低于37.3℃才可上岗。
2.床旁影像检查
重症患者因病情或其他原因不能转移到影像检查室检查时,需进行床旁影像检查辅助病情诊断;单纯的新冠肺炎患者一般只需进行床旁DR拍摄胸片,但有些合并颅脑疾病的患者还需配合床旁CT检查。目前已明确该类患者的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根据其传播方式要求每位患者必须戴口罩。针对咳嗽、咳痰的患者行床旁检查前,责任护士或主管医生需先进行协助排痰,减少咳痰、飞沫等污染检查设备的机会;持续性咳嗽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镇咳处置,以免咳嗽影响图像效果导致检查结果无效。
3.防护隔离管理
按接触疑似/确诊病例风险,参照传染病三级防护隔离标准对参与床旁检查的医务人员采用三级防护标准,按照正规操作程序:洗手消毒→戴医用防护口罩→戴一次性医用工作帽→戴防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面罩→穿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检查完成后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并按照穿脱隔离衣、防护服和手套的正规操作流程脱下防护用具,再次进行手卫生,严密监测参与工作人员体温并做好相关记录。
4.消毒隔离管理
由于该病毒传染性强,所以对该类感染患者进行床旁影像检查时防护隔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除了对操作人员进行防护,仪器设备也需进行防护。然而,影像检查设备构造精密,许多配件不耐腐、不耐高温,这对设备的消毒处置也是一大挑战。首先,在进入污染区前在不影响设备操作使用的情况下用保鲜膜将移动DR或CT设备包裹一遍;其次,检查过程中操作设备的医务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检查,若接触后需更换手套、洗手、重新戴手套操作仪器;第三,检查完成后将设备推至半污染区拆下保鲜膜,脱下防护用具(脱鞋套→摘掉手套→手消毒→脱防护服→手消毒→摘下防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面罩→手消毒→摘一次性医用工作帽→摘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放入贴有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垃圾桶内,根据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热、对含氯消毒剂和乙醇、乙醚均敏感的特点,对不耐腐的DR和CT机架、键盘、鼠标、铅屏等使用75%乙醇单方向擦拭2遍,每一遍自然待干。不得使用喷雾剂对移动DR或CT设备消毒,因其产生的蒸汽可能会损坏设备内部的精密结构。
5.工作人员离岗处置
按区域划分的通道离岗,离岗前,进行手卫生,测量体温并记录,无酒精过敏史者可用75%乙醇消毒外耳道、Ⅲ型安尔碘消毒鼻腔、生理盐水漱口,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洗澡,休息30分钟后,更换干净的衣物离开。

(张正义 伍冬梅 赵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