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指导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问题3 如何克服焦虑及强迫障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多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各地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聚集性活动、封城、商场停业、学校延迟开学等。人们突然被迫待在家中,无所适从,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新冠肺炎相关信息。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恐慌。此次疫情持续的时间较长,使人们处在一种慢性应激状态之下,逐渐出现相应的认知、情绪、行为、躯体等方面的变化,比如常见的焦虑、强迫等。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如何应对和克服焦虑及强迫障碍。
【焦虑案例】
2020年2月12日,晚上8:30,某医院心理援助云平台接诊了一例焦虑状态来访者。
患者:贾某,女,31岁,高中学历,工人。
主诉:烦躁不安10天,加重7天。
病情回顾:10天前,看到网络上的新冠肺炎相关信息后,感觉压力很大,开始出现烦躁不安、坐卧不宁。7天前,又因买不到N95口罩和酒精,症状加重,感觉自己要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担心自己会死,寝食不安,无法平静。
心理干预方法:采用认知应对治疗技术联合短程价值取向心理治疗技术等。
干预过程:做到共情、理解、接纳,将来访者的焦虑合理化。来访者自述“出现焦虑行为是因为担心害怕感染等原因”,治疗师继而引导来访者如何才能不过分焦虑和担心,如何做到不陷入担心害怕情绪之中。来访者自述“不知道,不去想,我已经告诉自己不去想,可是控制不住”,治疗师引导来访者并非刻意不去想,或者刻意转移注意力,而是要专注地做自己想做、喜欢做或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并举例引导何为“不刻意”,何为“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最终达到让来访者自己领悟如何去做。最后,引导来访者梳理、沟通相关内容。
引导来访者变周围环境价值取向为自我价值取向,在不违反道德、规则、满足无伤害原则的情况下,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变他信(周围环境价值取向)为自信(自我价值取向),要学会接纳自己,不仅要接纳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允许自己和生活环境有问题和不足,与“问题”一起生活。
健康教育:①将焦虑合理化。趋利避害的意识人人都有,要允许自己存在焦虑情绪,并且还可能会持续存在,但它随着疫情结束会慢慢减轻。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②支持、接纳。家人之间尽量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抱怨,重视亲子交流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使爱在家庭中流动。③合理释放压力。呐喊、倾诉、写日记等。④适度获取信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疫情相关信息关注官方信息,避免过度浏览负面信息引起恐慌。⑤合理利用时间。珍惜难得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一起做一些有意义或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如看书、做美食、做小游戏等,让生活充实起来。⑥放松自己。可以听舒缓的音乐、做瑜伽、尝试腹式呼吸(深吸缓呼放松法)等。⑦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良好的心态。


【强迫案例】
2020年2月9日,下午6:10,某医院心理援助云平台接诊了一例强迫状态来访者。
患者:李某,男,33岁,本科学历,职员。
主诉:反复洗手、消毒、检查,怕脏1周。
病情回顾:1周前看到网络上的新冠肺炎相关信息后,感觉压力很大,怕死、怕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更怕传染给孩子。来访者总怕洗不干净或者消毒不彻底,为此想要更多的确定性。从而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如频繁、持续地洗手,不断喷洒酒精消毒,不停地检查口罩佩戴,不停刷手机以获取最新信息。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自控,严重干扰了日常生活。
心理干预方法:采用认知应对治疗技术联合短程价值取向心理治疗技术。
干预过程:做到共情、理解、接纳,将来访者的担心合理化。来访者述“出现强迫行为是因为怕自己和家人感染新冠肺炎而出现意外”,治疗师引导来访者如何做才能不过分担心害怕,如何做才能不引起过分的认知、情绪、行为的卷入?来访者述“转移注意力,我已经告诉自己不去想,可是控制不住”,治疗师引导来访者逐渐认识到并非刻意不去想,或者刻意转移注意力,而是要专注地做自己想做、喜欢做或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并给予现实行为试验的例子引导来访者做眼前的事情。最终达到让来访者自己领悟如何去做。
健康教育:①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疫情事件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个体遇到应激事件出现担心害怕的情绪反应很正常。但是如果担心过度,非但不能提高安全系数,反而徒增烦恼,按照官方提供的防护措施去做即可。②支持和关爱。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链接,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渡过这个阶段。③重新安排作息时间。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机会,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或想做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让生活充实起来。另外,生活规律、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④理性分析,坦然面对。相信官方信息,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信谣,不传谣。对各种外界信息,只有自己理性判断,才能做到内心的淡定和坦然。
(王长虹 王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