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问题3 如何应对在疫情中的心理变化?
2020年初与往年不同,全国人民都在抗击这场疫情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期待生活能尽快恢复如常。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自己情绪的波动和心理活动的变化。
那么,在疫情中,在全民面临巨大的应激事件背景下,什么样的心理变化算作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呢?
区分在应激条件下心理变化的正常与否,其中一个关键指标是:是否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比如,面对大量关于疫情的媒体信息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并伴随相应的情感反应。A同学阅读信息之后,虽然也会出现焦虑担忧的情况,但仍然可以同以前一样吃饭休息,不影响社交工作的效率,这就算作是疫情中的正常心理变化;而B同学看过类似疫情信息之后,深陷焦虑、抑郁、恐慌、无助等情绪中,持续时间较长,无法自拔,甚至寝食难安,已然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这就算是异常的心理变化了,这时则需要找专业人员寻求心理帮助。
出现正常的心理反应后,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一、我们有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全面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身体、情绪、想法和行为各个方面或许都会感到不适应。但是,无论我们的反应有多么一反常态,请先接纳自己,告诉自己:我在压力之下出现的任何感受、想法和行为都是被允许的,不必自责,这是我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
我们现在正经历的所有情绪都是正常的。我们感受到的恐惧、恐慌和焦虑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应对威胁,保护自己,这也正是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所感受到的。因此,无论现在我们的感受是什么,都很正常。只要在可控的范围内,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各种情绪变化,如果达到焦虑发作的程度,请您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帮助。
二、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好防护工作,增加心理安全感
充足的生活物资、安全的保障、归属感的满足可以帮助我们在压力状态下获得安全感。我们的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为此正在做着巨大的努力,我们要有信心。疫情来袭,我们做好该做的事情——戴好口罩、居家休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力帮助别人,也是在为疫情的抗击出力。
积极地看待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积极意义,并积极行动起来,该学习就学习,该工作就工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注意放松自己,注意休闲和娱乐。
三、应对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
(一)焦虑
焦虑,在精神科的症状学当中,定义为“莫名的恐惧感”;在心理学的文献中,定义为面对危险时,个体内心出现的紧张恐惧等情绪状态。对于普通公众,疫情中的焦虑心态特征可表现为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放弃等。焦虑情绪的存在,表明人的内心还是有希望和有力量的,个体正在苦苦挣扎着,尽管其行为应对大多是无效的,并且内心具有强烈的挫败感。
大家该如何应对心中的焦虑情绪呢?首先,要科学认识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理性理解,从正确的途径获取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其次,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我们要自我接纳,当任何情绪出现时,我们要有能力去涵容这种情绪带来的所有体验和感受,而不是去压抑。比如,当你听到身边的朋友传来疑似病情的消息时,或是同城发现确诊病例时,你可以大哭一场以缓解自己的无助和恐惧,你可以在那种震惊或是否认事实的状态中暂时停下来,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理解和感受外界发生的变化,而不是压抑掉自己的情绪。
(二)愤怒
愤怒、暴躁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而引发,多伴有攻击性行为。
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几种常见的可能的心理动因包括以下几点:
(1)动机受挫:需要未得到满足,愿望未达成;
(2)向攻击者认同,以牙还牙;
(3)委屈:被误解,被冤枉;
(4)极度痛苦:丧失亲人,极端痛苦,转而以愤怒和攻击他人来宣泄被压抑的痛苦情绪;
(5)全能感或理想化的破灭,内心具有弱小无力感:通过发泄愤怒、故作强大,缓解无力感;
(6)羞愧感、病耻感:“恼羞成怒”(情绪的转换);
(7)失去自主感、掌控感:以愤怒的方式,夺回控制权,获得掌控感;
(8)失去价值感或存在感:被忽视,被冷落,通过表达愤怒,才能被看到、被关注、被重视。
如今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是多样化的,随着疫情隔离措施的不断加强,每日都或多或少要面对各种社交媒体上尚无法确认真伪且充满负面信息和不良情绪的文字。例如,某不良商家哄抬口罩及消毒液价格、个别病毒携带者隐瞒病情导致病毒扩散、网络“喷子”辱骂喜欢吃“野味”的人、歧视武汉人、控诉管理者的防控不利等,并且这些文字下面的评论里也不乏赞同者、批评讽刺者、散播者。在这种面对疫情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下,在看到这一条条无法分辨真伪的信息时,一种莫名的愤怒情绪就在心底滋生。我们可以根据心理动因对每一个心理行为进行自我分析,以理解愤怒的真正原因,进而化解愤怒,缓和情绪。例如:上文提到的“网络‘喷子’辱骂吃‘野味’的人”,可以分析其愤怒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喷子”在疫情面前失去自主感和掌控感,对于自己失控的愤怒用语言暴力的方式加以表达,甚至用到“辱骂”的方式来攻击吃“野味”的人,以此来获得掌控感和控制权。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喷子”们愤怒的背后是对疫情失控的惶恐和不安,以及想要马上战胜疫情的强烈愿望和期待。
(三)抑郁
随着疫情不断蔓延,每日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数字不断攀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人能够说出确切的疫情变化趋势和持续时间。有些民众的情绪渐渐陷入悲伤、失落、无助、无望,甚至自卑自责的状态中,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难以感到愉悦。抑郁者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面对抑郁的困扰,首先,要理解这种真实存在的感受并给予共情;其次,鼓励与他人建立联结,相信人际间彼此温暖的力量;再次,可以通过相应的放松练习来调节,不仅可以缓解身体不适,还可以进一步平复抑郁情绪,以期获得内心的平静。
(四)聚焦危机后的成长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不喜欢危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危机应对得好的话,会带来成长。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家人和社会有何新的发现?我们对自己、家人和社会有何积极的发现?在疫情控制期间最想做哪三件事?在疫情消灭之后最想做哪三件事?
我们与家人一起交流讨论这些思考和发现,相互注入希望,营造积极的家庭气氛。当每一个中国家庭都积极面对疫情,我们全中国就在积极面对疫情。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国家的挑战,也是对每个中国人的挑战,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期间,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正常的心理变化,相信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有自己的办法。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些视角和应对策略,但总原则是积极正向,通过科学途径和人际间的爱,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当因新冠肺炎而出现严重急性应激障碍,或者是因亲人在疫情中病逝而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时,建议到精神专科医院寻找专业帮助或者拨打心理热线电话,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帮助。
(石 扩 林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