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病毒与人类
从古埃及壁画中可能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祭司,到古书籍中人被狂犬咬伤后死亡的记载,再到天花、流感这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均可表明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从未停歇。目前,由于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有些病毒性疾病已经被消灭,如天花;有些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如脊髓灰质炎。但有些病毒性疾病仍在横行肆虐,如近期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可长期储存于野生动物再传播给人,引起人患病,称为人兽共患病。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携带了大量的病毒,例如非洲绿猴、果子狸、蝙蝠等携带MERS、SARS、H7N9等病毒,特别是从蝙蝠体内分离的病毒多达130多种。一般情况下,动物对病毒具有相应抵抗力。但是,有的病毒在不同动物宿主之间穿梭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变异,使毒力增强。人类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是新发人兽共患病的一个重要起因,其中,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极大地增加了有害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风险。自200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确认的1100多起具有全球影响的传染病事件中,超过70%是人兽共患传染病,来自野生动物的人兽共患病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正在上升。由于野生动物疫源病难以防控,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对野生动物避而远之,不捉、不养、不吃。
人感染病毒后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泌尿生殖道、胎盘、破损皮肤等传播。病毒的传播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如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流涕等传播。病毒也可以通过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唾液等传播。除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外,有些病毒还能实现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
病毒并非都是恶魔。科学家近来发现,病毒也会帮助其他生物进化。从人类起源至今,病毒已在人类基因组上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印记,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病毒DNA是可以被激活的,甚至可以在脑细胞研究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疾病治疗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利用病毒的生物特性造福人类。
病毒也可被制成生物武器用于军事用途。1975年3月,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在消除生物武器、促进生物技术和平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及新形势的变化,研制新一代更具特异性、杀伤力的生物武器已非天方夜谭。我们应提高警惕,从事动物实验的实验室和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必须遵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维护公众健康,确保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