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科肿瘤遗传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1866年,孟德尔(Mendel)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显示的遗传规律,推测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但遗传的物质基础直至20世纪才被发现。1928年,摩尔根(Morgan)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阐述了DNA的遗传学意义。遗传学从此进入了分子时代。
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瘤”字最早出现于我国甲骨文中。在西方,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已对胃和子宫恶性肿瘤有所描述。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癌细胞产生的原因不得其解。直至20世纪70~80年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陆续发现才把对肿瘤病因的探究推进到了分子层面。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基因检测技术的迭代更新,遗传学和肿瘤学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肿瘤遗传学。今天我们认识到,遗传易感性不仅影响个体的肿瘤发病,甚至还可作为制定个性化肿瘤预防策略的依据;许多突变的基因或异常的表观遗传不仅是肿瘤发生的原因,也可成为肿瘤精准诊疗的靶标。在妇科肿瘤领域,与遗传相关的肿瘤涉及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掌握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已为当今妇科肿瘤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所必备。
在此背景下,徐丛剑教授与康玉教授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了《实用妇科肿瘤遗传学》一书。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妇科肿瘤遗传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妇科肿瘤患者诊疗或亲属预防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内容包括家族史收集、基因检测选择、变异基因分析、靶向治疗以及遗传咨询等方面,是妇科肿瘤诊疗和预防全面进入全人、全程、分类管理新时代的一本急需的参考书。相信读者会开卷有益。
本书编者年富力强,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编撰而成,见解独到,对妇科肿瘤临床工作将大有裨益。
谢 幸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