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治疗名方验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湿热痹阻证

一、辨证要点

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疼痛、重着,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溲黄,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湿热痹阻证多因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蕴化为热所致。热为阳邪,阳盛则热,故见发热,烦而不安,溲黄,舌红之象。湿为阴邪,重着黏腻,湿盛则肿,湿热交阻于经络、关节、肌肉等处,故关节肌肉呈局部红肿,灼热之象,且有重着感。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湿热交阻于内,故虽口渴而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之象。由于湿热互结,胶固难解,其病多缠绵难愈。

二、类证鉴别

本证与热毒痹阻证、寒热错杂证、肝肾阴虚证等都见有热象,但病机不同,主症有别。热毒痹阻证,因热邪而生毒,热毒壅盛,痹阻经络,以壮热烦渴,甚或神昏谵语,关节红紫等为主症;寒热错杂证,乃寒热之邪交错,痹阻经络,以肢体关节红肿热痛,遇寒痛甚或局部冷痛,触之反热为特点;肝肾阴虚证,乃虚热证候,而本证属实热证,临床不难鉴别。
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风湿热、痛风的发病过程中均可见到该证型,尤其是急性活动期最多见。属中医的热痹、脉痹、尪痹等病。

三、治疗原则

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四、经方、名方

1.拈痛汤
方药:白术1钱5分,人参、苦参(酒炒)、升麻、葛根、苍术各2钱,防风、知母(酒洗)、泽泻、黄芩(炒)、猪苓、当归各3钱,炙甘草、茵陈(酒炒)、羌活各3钱。
用法:为粗末,每服1两,水煎,食远服。
功能: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为病,肩背沉重,胸膈不利,肢节疼痛。
本方原载:《兰室秘藏》
2.二妙散
方药: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等分。
用法:为末,每服2钱,水煎,入姜汁调服。
功能: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痹阻证。
本方原载:《丹溪心法》
3.宣痹汤
方药:防己5钱,蚕沙3钱,苡米5钱,赤小豆3钱,连翘3钱,栀子3钱,滑石5钱,半夏3钱。痛甚加片姜黄2钱,海桐皮3钱。
用法:水8杯,煮取3杯,温分3服。
功能: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痹阻证,中湿偏胜。
本方原载:《温病条辨》
4.当归拈痛汤
方药:防风3钱,苦参2钱,黄芩1钱,羌活半两,猪苓3钱,茵陈5钱,泽泻3钱,苍术3钱,白术1钱,知母3钱,升麻1钱,葛根2钱,当归3钱,人参2钱,甘草5钱。
用法:上剉,如麻豆大,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功能:燥湿健脾,清热解肌。
主治:湿热痹阻。症见肌肉关节红肿疼痛。
本方原载:《医宗金鉴》
5.加减苍术石膏知母汤
方药:羌活10克,独活10克,鸭跖草40克,石膏40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防己10克,西河柳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热,利湿,通络。
主治:湿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全身发热,口渴。舌质红,苔腻而润,脉数。
本方原载:《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
6.风湿合剂
方药:千里光、银花、连翘、生地、苍术、独活、苡仁、萆薢、秦艽、防己、甘草。
功能: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主治:痹病湿热痹阻之重症。症见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有重着感,发热,口渴不欲饮,步履艰难,烦闷不安。舌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本方原载:《痹病论治学》

五、酒剂

1.竹叶酒
方药:淡竹叶30克,白酒500毫升。
功能:祛风热,畅心神。
主治:风湿热痹,关节疼痛而又有心烦、尿黄者。该酒虽功力缓弱,但作为浸酒日常服用,确能甘平益人,不寒不燥,且轻清沏绿,滋津养液,适宜于偏阴虚之老年人饮用。
制剂规格:将竹叶洗净,剪碎,装入纱布袋中,扎口,将纱布袋置入酒中,浸泡5日,待酒成嫩绿色即成。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饮用10~30毫升。
本方原载:《饮食辨录》
2.忍冬藤煎酒
方药:忍冬藤150克,生甘草10克。
功能:消肿解毒,清热祛风湿。
主治:痈疮初发,关节红肿热痛,乳痈。
制剂规格:先取一把忍冬叶入砂盆研烂,和匀成膏备用。再将忍冬藤、生甘草入砂锅内,加清水2碗,文武火煎至1碗,入好米酒1大碗,再煎十数沸,去渣。
用法用量:早晚分2次服。药膏调涂患处。
本方原载:《景岳全书》
3.白头翁酒
方药:白头翁草一握。
主治:治疗湿热痹证。
制剂规格:洗净捣烂,以适量醇酒浸入,半日即可饮用。
用法用量:每次饮用10~15毫升,每日2次。
本方原载:《圣济总录》

六、中成药

1.二妙丸
方药:苍术、黄柏。
功能:清热除湿。
主治:湿热痹。症见肌肤麻木,关节重着,肿痛处固定不移,甚则肌肤顽硬,关节变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制剂规格:水丸。每60粒重3克,250克1袋装。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服6~9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忌食油炸肥甘之品,阴虚者禁用。
本方原载:《丹溪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
2.三妙丸
方药:苍术、黄柏(酒炒)、牛膝。
功能:清热燥湿,逐瘀通经。
主治:湿热痹。症见湿热下注而致足膝关节红肿、疼痛、重着,伴乏力,纳呆。舌苔黄腻,脉濡滑。
制剂规格:水丸剂,每3克重约54粒。
注意事项: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服9克,每日2次,7岁以上小儿减半。3~7岁小儿用成人1/3量,温开水、姜汤或黄酒适量送服。
本方原载:《医学正传》、《浙江省药品标准》
3.四妙丸
方药:苍术、牛膝、黄柏、苡仁。
功能:清热除湿,通筋利痹。
主治:湿热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红灼热,肿痛剧烈,筋脉拘挛,日轻夜重,兼有发热、心烦,小便黄少。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制剂规格:水丸剂。15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6克,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注意事项:风寒湿痹者忌用。
本方原载:《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964年版。《安徽省药品标准》( 1980年)
4.湿热痹冲剂(片)
方药:防风、防己、地龙、萆薢、苍术、黄柏、生薏米、川牛膝、威灵仙、连翘、忍冬藤等。
功能: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痹证中湿热阻络证。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近,关节屈伸不利,甚则步履艰难不能活动,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并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滑数。
制剂规格:冲剂,每袋10克,片剂,每片0. 25克。
用法用量:口服。冲服,每次1~2袋或6片,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忌辛辣油腻之物,孕妇慎用。
本方原载: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痹证学组协定处方、《辽宁省药品标准》( 1985年)

七、单方、验方

1.葛根60克,忍冬藤40克,丝瓜络20克,路路通15克,防己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适用于热痹。
2.生石膏40克,知母2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疗热痹。
3.筋骨疼痛方 干马齿苋500克,五加皮250克,炒苍术120 克(粗末)。上药先以清水适量浸泡0. 5小时,水煎2次,去渣合并药液,得1000毫升,分2次服用。治疗湿热痹痛之患者。(本方原载《杏林碎锦》)
4.桑枝尖30克 怀牛膝10克,汉防己10克,丝瓜络30克。水煎服。(本方原载《痹病论治学》)
5.青风藤15克,防己10克。水煎服。(本方原载《痹病论治学》)

八、外治方

1.忍冬藤40克,桑枝40克,红花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海桐皮30克,黄柏30克。加水若干,水煎30分钟,熏洗关节病变部位,每日1~2次。
2.鲜马齿苋200克,鱼腥草100克,苍术50克,煎汤洗患处,之后用金黄膏、紫金锭轮换敷患处,每日1~2次。
3.离子透入法 将金银花液放病变处,作直流电离子导入。适用于热毒证、风热证等。
4.绿豆粉适量,和鸡蛋清调敷患处,可消肿止痛。
5.鲜紫花地丁100克,蒲公英80克,芒硝60克,加水煎成药液,用小毛巾浸透热敷患处。
6.樟树枝200克,桑枝200克,柳枝200克,山栀200克。将上药加水煎汤,熏洗患处,至汗出为度。治疗湿热痹。(本方原载《中国民间单验方》) (安徽)

九、食疗方

1.木瓜汤
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千克,煮沸炼过。将两物调和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一二匙饮用。具有清热除湿,通痹止痛作用。(本方原载《痹病论治学》)
2.赤小豆粥
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服食。每日1次。(本方原载《饮食辨录》)
3.防风苡米粥
防风10克,苡米10克,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清热除痹。(本方原载《痹病论治学》)
4.果汁饮
常服食梨、苹果、橘等之果汁,适宜于湿热痹痛,肝肾阴虚,热蒸汗出者。(本方原载《痹病论治学》)
5.苡米粥
苡米仁加水适量煮粥,加白糖服食,适用于湿痹,痛风,水肿,扁平疣。(本方原载《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