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9.四妙勇安汤(黄文政经验方)
来源:
《验方新编》。
组成:
金银花90g,玄参90g,当归30g,甘草15g。
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解:
金银花甘寒入心,善于清热解毒,故重用为主药,当归活血散瘀,玄参泻火解毒,甘草清解百毒,配金银花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用量亦不轻,共为辅佐。四药合用,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散瘀。
主治:
热毒炽盛之脱疽。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四妙勇安汤”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感染造成的一些外科病,常收到良好效果。为治四肢末端脱疽之方。
加减化裁:加桔梗、蝉蜕、僵蚕,即可治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加益母草行气、和血利水;加全蝎通络止痛。
验案举要:
案一:痹证之肝肾两虚、风湿热痹,四妙勇安汤加减治之。
张某,女,35岁,2007年5月14日初诊。腰骶、髋部疼痛9年。1998年因腰痛于天津市某骨科医院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服用新癀片。2003年查尿常规:潜血+++。间断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时反复。现症:腰骶疼痛,心时烦热,舌红尖赤,苔薄黄,脉沉细。血沉:43.5mm/h,C反应蛋白:3.98mg/L。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两虚,风湿热痹。治以清热祛湿,通络祛风,滋补肝肾。方用四妙勇安汤合玉女煎加减。处方:当归15g,金银花30g,玄参15g,甘草15g,生地25g,麦冬15g,知母12g,牛膝15g,蚤休30g,制何首乌15g,地骨皮15g,白薇15g,狗脊15g,土鳖虫10g,威灵仙15g,络石藤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7年5月28日):服药后心时烦热,腰骶痛,舌红苔少,脉细数。病机不变以原方为主,脉细数苔少,为热盛去温窜搜剔之药,加清热补肾养血之品。前方去狗脊15g,土鳖虫10g,威灵仙15g,加桑寄生15g,豨莶草15g,鸡血藤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7年6月18日):服药后:患者面色发黑,腰痹痛显轻,髋关节不舒,舌红苔少,脉弦细。尿常规:(-)。病机不变,谨守原方加减。前方增豨莶草30g,鸡血藤30g,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07年7月2日):面色发黑,腰痛减轻,髋关节不舒,舌红苔薄白,脉弦细。病机未变,在滋补肝肾,清热祛湿通络的基础上,加重清热利湿。方用生黄芪30g,当归15g,金银花30g,玄参15g,麦冬15g,知母10g,牛膝10g,丹参30g,制何首乌15g,葛根15g,蚤休30g,豨莶草15g,鸡血藤30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5g。28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2007年10月19日):两侧髋痛,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肾虚感受外邪,在原方的基础上加补肾祛风药物。前方去葛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加骨碎补15g,赤芍15g,狗脊15g,28剂,水煎服,日1剂。
六诊(2007年11月3日):两侧髋痛减轻,口干,舌红苔少,脉沉细。仍有髋痛,病重药轻在原方基础上加重祛风之力。前方加威灵仙15g,络石藤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七诊(2007年11月19日):髋痛时作,舌红苔少,脉沉细。髋疼减轻,在原方上加重祛风之力。前方增赤芍30g,狗脊30g。28剂,水煎服,日1剂。
八诊(2007年12月24日):身肢板滞,髋时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病机不变,续予四妙勇安汤合玉女煎加减。方用当归15g,金银花30g,玄参15g,葛根15g,生地15g,麦冬12g,牛膝10g,知母12g,制何首乌15g,丹参30g,甘草15g,狗脊15g,骨碎补10g,豨莶草15g,砂仁6g,蚤休30g。7剂,水煎服,日1剂。
九诊(2008年1月7日):身肢板滞,髋时痛,舌红苔少,脉细数。病机未变,苔少,为阴虚去砂仁,加麦冬以养阴。前方去砂仁6g,加沙参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十诊(2008年1月21日):咽微痛,髋痛,身肢板滞症状消失,舌红苔少,脉细数。病机不变,苔少,咽微疼,去温补加清热之药。前方去葛根、骨碎补,加僵蚕10g、板蓝根30g。7剂,水煎服,日1剂。
案二:尿浊之气阴两虚,热邪内盛,络脉瘀阻,四妙勇安汤加减治之。
齐某,2009年2月9日初诊。双下肢水肿间作1年余来诊。患者1年余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查尿常规:蛋白+++,查血肌酐:133μmol/L,于门诊间断服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今日来黄文政教授门诊治疗。现症:乏力,纳少,双下肢水肿,间歇性跛行,双目视物模糊,舌红苔薄白,脉沉滑。查体:双下肢水肿,肾区无叩击痛。糖尿病病史13年,高血压病史35年,脑梗死病史1年余,双下肢动脉闭塞症5年余。尿常规:尿蛋白+++。中医诊断为尿浊。证属气阴两虚,热邪内盛,络脉瘀阻。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生黄芪30g,山茱萸15g,丹参30g,桃仁10g,制何首乌15g,菟丝子15g,汉防己15g,鬼箭羽15g,炮山甲6g,土鳖虫10g,水蛭10g,当归10g,金银花30g,玄参10g,甘草10g,砂仁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年2月16日):服药后乏力,纳少,胫肿,间歇跛行,双目视物模糊,夜间双腿抽搐。舌红苔薄白,脉弦细。病机不变,阴液不足,加重养阴利湿清热之力,减轻活血之力。前方加生地15g,麦冬10g,知母10g,牛膝10g,车前子(包煎)30g,去砂仁、桃仁、制何首乌。21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9年3月19日):患者疲乏,胫肿,小便量可,时频急。夜间双腿抽搐消失,纳增。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血瘀已减,气阴两虚,肾虚水泛。当益气养阴,补肾利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生黄芪30g,黄芩15g,熟地25g,山茱萸15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30g,泽泻30g,制附片12g,肉桂10g,当归12g,车前子(包煎)30g,杜仲10g,牛膝10g,益母草30g,砂仁10g。14剂,水煎服,日1剂。服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注意事项:
本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感染造成的一些外科病,常收到良好效果。但须注意本方属于寒凉之重剂,临床辨证须以热毒炽盛为要点,不可久服;证属虚寒,体虚便溏者为禁忌之证。
(整理者:王耀光,赵晰,李勇斌;审阅:冯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