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讨好者
最害怕外人的看法
如果你知道旁人其实很少在意你,可能你就不会担心他们怎么看你了。
——奥林·米勒(Olin Miller)
每个人都喜欢曼迪。
她人真的非常……好。她关心别人,友善大方,总是乐于参与大家的活动。事实上,她很少拒绝,因为她讨厌令人失望或让别人难过。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特点有时也会使她容易遭人利用。无论是在工作中、教堂里,甚至是在家长教师协会1中,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他们需要帮助,曼迪就是最佳人选,因为她总是可以随叫随到,曼迪的朋友有时甚至怀疑她怎么能有时间睡觉。
曼迪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担任办公室经理,她的老板很喜欢她。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呢?她是一名模范员工,每天早早到公司上班,待到很晚才下班,从来都尽职尽责,有时还会帮助其他同事处理问题。
曼迪讨厌冲突和矛盾,所以她会花大量时间调解纠纷、缓和气氛,确保没有人难过或生气。她的老板有时会笑话她简直是阿Q翻版,因为她总是盲目乐观。
当曼迪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是这个样子了。她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长大,这个和睦的家庭犹如图画般完美——一对夫妇,膝下一双儿女,居住在郊区一栋宽敞的复式别墅里。但当曼迪的哥哥升入初中后,他变得叛逆起来,上高中后更是处处惹是生非。家中吵得天翻地覆,而曼迪会花大部分时间做一个完美的女儿,确保家中气氛缓和。
曼迪非常在乎自己的外表和穿着,因为她介意周围人的眼光。她想要紧随潮流,却也不想过于时髦。她对自己房间的装饰很满意,热心打理它,因为她不愿任何人觉得她不擅长操持家务!
曼迪终日忙于社交,周围总有一大堆朋友,她可以给人带去欢笑,并用真诚的笑容温暖大家。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曼迪和她的丈夫相处融洽,主要原因是曼迪讨厌争吵,宁愿顺从丈夫,也不愿为自己的想法而战。
偶尔,曼迪会憧憬创业,想象自己在市中心开一家小咖啡店的模样,但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腾出时间去做。此外,她觉得自己可能会被周围人的言论击垮,特别是如果创业失败,闲言碎语会令她无地自容。
有时候,曼迪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她花费大量时间试图讨好别人,几乎没留下时间展望自己的未来。说句心里话,她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曼迪是个讨好者。
讨好者原型
天性驱使讨好者寻求他人的认可,他们害怕遭人评头论足,这也表现为害怕使人失望,或在意别人的看法。从根本上来说,讨好者最大的顾虑,通常可以归结为担心对方会做何反应。
因为讨好者最惧怕被人评论——或者更糟的,比如嘲笑——而且对他人的反应和言论极为敏感和恐惧,她有时会犹豫不前,因自己的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或感到无能为力。总的来说,她不喜欢那种在众人面前出丑的感觉。
虽然讨好者不认为自己性格外向,但他们往往很受大家欢迎和喜爱。这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在外人面前的表现,他们通常言语谨慎,如果自己的真实想法违背了普遍共识,他们宁愿选择将之隐藏。
为了赢得周围人的认可与喜爱,讨好者一般都好交际,是大伙儿的开心果。他们会在自己的外表上下足功夫,其他方面也很爱面子,比如开豪车、住豪宅、穿名牌。
长此以往,讨好者很可能变成“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对人有求必应,甚至跟着别人的思想跑。他们喜欢与人和睦相处,不愿意做任何可能引起愤怒、失望或伤感情的事。
讨好者太在意他人的想法,因此容易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他们渴望融入集体,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虽然表面上不一定显得温顺,但讨好者很难拒绝别人,或设置做事的限度,建立健康的界限,因为他们害怕辜负别人的期望。而其他人则倾向于把他们当作“奉献者”,或者乐善好施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给别人。
这种性格当然有很多值得歌颂的一面,但也会令讨好者变得束手束脚,或者为满足对方的要求,把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放到次要位置。如此下去,讨好者会感到强烈的愤恨与痛苦,最后以难以预想的方式爆发。
讨好者在最普遍的恐惧原型中排名第三,有21%的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最主要的恐惧原型,有63%的受访者,排名前三的恐惧原型中包含讨好者。
积极特征
讨好者通常是身边最友善、最贴心、最慷慨的人,他们温柔体贴,想尽办法向周围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些特征使他们极具人气,赢得众人的喜爱,除此之外,他们友善,颇具魅力,走到哪儿都能给人们带去欢笑。
大家都爱与讨好者交朋友,因为他们是最佳战友、完美雇员,靠谱、专业且好说话。讨好者适合所有岗位的工作,尤其擅长协助角色,或与人合作的职业。常见的岗位包括行政、护士、教师、社会福利工作、客户服务和零售。
习惯和行为
● 过度害怕自己在人前出丑。
● 不想让周围人失望。
● 花太多心思考虑别人的想法与言论。
● 往往极具人气,受人爱戴。
● 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表和地位象征,喜欢打扮。
● 不愿与众人的意见或常识相左,隐藏或改变自己的看法来求同。
● 害怕失去友谊,或遭人闲言碎语,避免任何可能危及友谊的事情。
● 从来都是答应对方,最终常常导致自己不能做自己。
● 太关心别人的想法。
● 乐善好施,有趣善良。
● 渴望融入大家,成为集体的一分子。
讨好者的心声
下列引用的陈述与想法,来自调查对象中讨好者得分很高的受访者。
● “我害怕失败,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或被人取笑,我怕失去我的朋友们。”
● “我知道不应该,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想别人对我的看法,我担心他们不赞同我。”
● “我怕自己出丑,怕别人觉得我浪费钱,怕我爱的人失望,或者令他们生气。”
● “我害怕自己不堪重负,辜负人们的期望。我喜欢尝试学习新事物,但又担心会因此妨碍到别人。我曾经因为缺少时间、缺乏耐心和毅力而令人失望,所以从此以后,我做事处处小心谨慎,这就是我经常失利、拒绝机会的原因。”
● “我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评价,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 “我报名参加一些课程,学习健康知识、如何爱自己、如何克服情绪化饮食。但后来我取消了所有课程,因为我担心别人觉得我做得不够好,所以选择放弃。”
● “我好怕在外人面前丧失体面,或者被人瞧不起。我担心自己与同龄人格格不入,或者不如他们。”
● “我害怕犯错或令人失望,我不想让自己不堪。”
这种恐惧原型是如何阻止你前进的
身为讨好者,你很可能因为顾虑他人的想法、观念、需求,而将自己的梦想、热情、目标抛诸脑后。
下列一些行为,会对讨好者产生不利影响,阻止你前进:
● 因为在乎旁人的眼光和言论,你会选择维持原状,放弃对梦想的追逐。
● 你容易受到同龄人压力的影响,你愿意追随大流,纯粹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而你不想脱离群体。
● 别人的请求你往往难以拒绝,这使你无法做自己,几乎没时间追逐自己的梦想。
● 善良大方的你,很容易被周围人占便宜,或者遭到欺负。
● 害怕让人失望的心理,导致你屈服于他人的诉求,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话。
● 当你感到自己处在众目睽睽之下,或可能受到别人关注,你会格外紧张和恐惧。
● 在你心里,追寻自己的目标与梦想,没有被人喜欢、得到他人认同来得重要。
克服这种恐惧的策略
害怕被人评论或让人失望,可以通过下面的策略得到克服:
● 重塑观念
你之所以会害怕遭人议论或让人失望,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你脑海中的剧本——如果你无法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别人就不会爱你或接纳你。想打破这个恐惧魔咒,你就需要在脑中重新书写这个声音。创造一些新的自我暗示,每天对自己说一遍,把曾经在脑中重复播放的剧本擦去。
如果你内心深处相信别人会因为你拒绝他们而对你评头论足或不喜欢你,那你的自我暗示可以是:“我可以有我自己的观点,别人赞同与否无所谓,他们不同意并不表示他们不喜欢我。”同样的,如果你担心别人对你失望,你可以告诉自己:“无论谁,都不会因为我设定界限而对我失望。”有时候,对自己的剧本稍加改变,就能对自己产生影响。
● 采取行动
对讨好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说“不”!毕竟,如果你拒绝说“不”,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没办法对人和事百分百负责。更糟的是,你会开始厌恶自己担下的责任,以及那些你需要做或可以做到的事,而这些事全都因为你当初不愿意说“不”而未能如愿。过度承诺会导致恶性循环,避免的最佳方法就是学会说“不”。当然这对讨好者而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练习得越多,你会变得越好。所以请你从现在开始就练习,你可以向对方再争取一些时间,或把任务转交给别人,或委托别人帮你拒绝,这些都可以,但请你勇敢说“不”,练习练习再练习。
与此同时,练习关照自己的内心,花些时间在自己的目标、梦想和重要的事上。在你的日程表上划出专属自己的时间,刚开始你可能需要一点点来,其他人也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但请牢记,当你关心自己的需求时,你也是在为别人做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讨好者,或许长久以来,你都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而忽略关照自己的内心,可能使你筋疲力尽。但就像在飞机上戴呼吸面罩,规定乘客必须先为自己戴上面罩后,再帮别人戴,因此你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他人。
● 建立责任关系
克服任何形式的恐惧,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找一位老师或导师,他具备你需要学习的品质和技能,能指导你学习。如果可以的话,请找一位与你属于不同恐惧原型的人——比如被排斥者——帮助平衡你身上讨好人的倾向。
最理想的状况是,找到愿意将你推出舒适区的人,帮你练习拒绝别人、关照自己。这样的练习一开始会让你感到不适,但最终你一定能超越自己,特别是如果帮助你的人是你敬仰和信赖的人。
超越对讨好的需求
曼迪快要接近精神崩溃的边缘,即使如此她还是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状况,担心这会令他们失望,她知道她必须放弃一些事情。因为当她努力履行所有她许下的承诺时,忙碌操劳已使她疲惫不堪、睡眠不足。
接着,一场严重的流感终于使她不堪一击。卧床休养期间,她收听了关于自我关爱和学会拒绝的播客,这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曼迪与丈夫促膝而谈,她的丈夫非常高兴听到自己的妻子想要花更多时间在自己身上。他告诉曼迪,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即使她不能一直顺着他。
这对曼迪来说太重要了。
她随后开始学习拒绝——她婉拒了一些曾经许下的承诺。出乎意料的是,那些遭到拒绝的人们似乎都能理解她,并且没有一个人因此对她生气。她意识到,她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幻想。
在工作上,她不再试图解决每一个矛盾,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团队成员自己解决问题。当涉及时间安排时,她也开始更加注重取舍。
然而,曼迪身上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模式上的变化,她已经允许自己把个人需求放在首位。虽然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开自己的咖啡店,但她离这个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
1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致力于家长和教师共同携手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