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写想象文要有意义
要写好想象文,首先应该知道它大致的几种模式,并且想办法让文章写得有意义,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一、想象文写作的几种模式
想象文可以列举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想象动植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比如《做十天 的奇遇》、森林王国的故事;第二种,从物品的视角去写现实世界,比如以快递包裹或图书的视角,写自己经历的人和事;第三种,幻想自己拥有超能力,或者穿越到另一个时空,比如《奇妙的一天》《跨时空的“遇见”》;第四种,幻想未来,比如《未来教师》《宜居城市的故事》;第五种,比如《奇妙的实验室》《奇妙的一天》《神奇的种子》,让你去自由想象“奇妙”和“神奇”是什么样子;第六种,续写科幻文,比如超级智能住宅要和男主人同归于尽,这时候滚出一个箱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事实上,想象文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能记住这些想象的因素和角度,那么不管写什么,都会得心应手。比如,2018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设定了一个情境——“在幽深的峡谷中”。在这个前提下,你既可以化身为动物、植物,又可以拥有超能力。或者你可以写一则现实中的故事,比如说走出山谷,只不过换一个非人类的视角,就变成想象文了。但是,知道这些基本的模式只是想象文写作的一点抓手。
二、写想象文要有意义
在实际写想象文的时候,很多同学注重文章的趣味性,问题是不少同学的写作缺少意义,下面重点要讲的就是如何让你的想象文写出意义。
上一节,我们说过好的想象要有味儿,那么如何写出这个味儿,写出这个意义呢?
举一个例子来说:你小时候可能听过《七色花》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老奶奶送给小女孩珍妮一朵七色花,想要什么,只要撕下一片花瓣,它就会照你的意思去做。珍妮撕下第一片花瓣,回到了自己家里;撕下第二片花瓣,让打碎的花瓶完好如初;撕下第三片花瓣,去了南极;又撕下第四片花瓣,回家了;撕下第五片花瓣,召唤来所有的玩具;又撕下第六片花瓣,让堆成山的玩具回去。还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珍妮想:“哎呀,前几片花瓣都被我浪费了,这最后一片花瓣用来做点什么呢?”她用这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小男孩重新站了起来。
想象文的意义就是珍妮的第七片花瓣。有很多同学写起想象文,就像小女孩珍妮一样。只为了一瞬间的满足,就一片一片地撕掉了花瓣。这样写文章当然表现了纯真的童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简单的“有趣”已经不能让人轻易快乐了,还需要一些深沉的思想、深刻的领悟,才能引起更深的共鸣。珍妮领会到,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正是这一点引起了一代代读者的共鸣。更何况,真正的“有趣”并不好写。你想象珍妮有一百片花瓣,无止境地撕下去、写下去,恐怕任何一位读者都没有兴致再读下去了。所以说,真正的有趣一定是“有味儿”的,有意义的。
比如,有一个作文题目叫“神奇的种子”,有同学写神奇的种子能够带来大丰收,解决了全世界所有人民的饥荒问题。其实这是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比较大众的构思,谈不上什么有趣。意义是解决饥荒问题吗?其实这是结果,是“神奇”的特质,谈不上是文章本身的意义。
有一位同学写《神奇的种子》,开始和上面的构思一样,不过从文章的三分之一处开始,情节发生了逆转,他是这样写的:
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荒山被开荒,越来越多的森林被砍伐,越来越多的草原被清除,所有这些角角落落都被神奇的种子所取代。在人们所察觉不到的地方,土地正在慢慢变质,无法继续耕作,一场百年不遇的沙尘暴更是使整个国家被埋入了土底,沙尘过后,令人们惊奇的是,所有宣传神奇种子的广告牌上,都只留下了最后四个字可以看清——“死亡种子”。
在结尾处,小作者这样点题:“原来,稍不留神,神奇的种子就会变成人类贪欲的种子。只有努力和知止才能真正成就种子的神奇。”“知止”是知道停止的意思。这才叫文章的立意,也就是意义。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事实,而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
请牢记:所谓想象文,想象只是方式、是过程,不是结果;想象文的宗旨,是通过想象去思考现实世界。
三、如何写出想象文的意义
写出想象文的意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意在笔先”。所谓“意在笔先”,就是想好了文章想表达的思想,再去设计情节,付诸笔墨。
比如,“未来教师”这个题目,可能你拿到题目后,脑子里最先是一团杂乱的思路。比如:未来教师可能是机器人,能够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上课,能够从互联网上轻易调取任何问题的答案,是个万事通;当然也会有缺点,比如缺乏情感,缺乏自己的见解……总之,最先从你脑子里冒出来的,恐怕是像总结一样的优缺点——1、2、3、4……
这时候,你不妨想一个问题:对于未来教师,你最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假设你最想表达的正是未来教师的优缺点,那么在这个立意之下,再去设计故事情节。建议故事情节一定要集中、具体。比如,一位同学就直接把背景设置为讲《桃花源记》这节课。为了表现机器教师的优缺点,又设计了三个情节点:第一个情节是,同学们穿上VR感应服进入桃花源;第二个情节是,机器老师迅速解决了同学们关于“鸡犬相闻”的疑问;第三个情节是,学生问老师——“您认为桃花源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吗?”老师却回答不出来。这三个具体的情节,就涵盖了未来教师的优缺点,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再换一个假设:如果你最想表达的主题是教师的使命,教师的使命是传承爱,那你应该怎么设计情节呢?有一位同学开头是这样说的: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小女孩垂头丧气地走了进来,到我面前坐好。我调出了之前记录的数据:“迟到三次,未交作业六次,上课睡觉两次……看来,我应该好好找你家长谈一谈。”说罢,身体内的程序启动,马上就要拨电话。“别!老师!”小女孩一下子哭喊起来。一开篇,矛盾就摆在了面前。这里的“我”是机器老师。面对小女孩的情感需求,机器老师第一次没有用机器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设计完矛盾,一定要再精心设计情节的转折。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小女孩时,机器教师为了避免撞向小女孩的车子,终止了自己的机械生命。
为什么这样做?怎么点题呢?小作者又设计了一个情节:那就是制造者和机器教师的对话,来看看——
“我想你大概是疯了。”他说。
“我也觉得是。”我耸耸肩,没有否认。
“不过恭喜你,你完美了。”他望着我,“你有感情了,会关心学生了,像你这样的教师才配被称为教师。”
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传承爱。”
他转身走了,没再看我。我扭头看向窗外,我的学生们正朝这里跑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牵挂,一阵情感涌上心头,这次,我知道了那是什么——那是欣慰。
有了立意的指导,再加上精心设计情节的节点,文章的立意才能真正立得住。
想象文一定要写出意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想好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意在笔先”;其次就是要设计好情节节点,把你想表达的主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尤其要注意情节转折点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