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坛六十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芒克:没有比做人更值得骄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诗歌界也是如此。出道早且才华横溢的诗人,江湖地位自然就高。比如诗人芒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号角远未吹响的时候,他就和北岛、多多等人开始了现代诗的创作,仅凭这种自主自觉自愿的探索精神,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2015年7月19日,一个周日的夜晚,“诗歌来到美术馆”第24期诗歌朗读交流活动如期举行,著名诗人芒克受邀与沪上诗歌爱好者们分享他的诗歌往事。为了近距离接触久闻其名的大诗人,我特地赶早到场,选了个前排的座位。活动开始了,芒克迈着轻盈的步伐进入会场,他个子很高,背略有点驼,浓眉、薄唇、鹤发童颜,显示出一个诗坛前辈应有的风采。熟悉当代诗歌史的读者都知道,芒克原名姜世伟,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次年开始写诗。

活动一开始,芒克就朗读了自己早期诗歌中的代表作——《天空》。这首诗发表于《今天》杂志创刊号,极具象征色彩的诗歌意象写活了那个年代焦躁的社会心理。谈起这首诗,很自然地就聊起了尘封的往事。那时候芒克在北京三中读书,与同班同学岳重(诗人根子)和粟世征(诗人多多)天天玩在一起,芒克的父亲在政治运动中挨整,学校也停课了,他们渴望离开家去寻找新的生活,于是结伴坐着马车,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时节来到白洋淀插队。

白洋淀的生活非常艰苦,北京来的知青都需要干农活挣工分。在芒克的记忆中,知青每天要挣够8个工分,可唯独他的工分是负数,因为不太会做农活,还总吃公家的粮食。那时的芒克,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叛逆青年,有一回,他和好友彭刚一起扒火车穿过草原去往南方,到了武昌下车后身无分文只得沿路乞讨,幸好在河南信阳碰上一位30多岁的民政局女干部,给了他们两块钱才得以返家。插队期间,芒克通过各种渠道读了大量的书,包括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凯鲁亚克《在路上》以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的诗,开始受到美国垮掉派诗歌的影响,并尝试自己写诗,且看这首《雪地上的夜》。

雪地上的夜

雪地上的夜

是一只长着黑白毛色的狗

月亮是它时而伸出的舌头

星星是它时而露出的牙齿

就是这只狗

这只被冬天放出来的狗

这只警惕地围着我们房屋转悠的狗

正用北风的

那常常使人从安睡中惊醒的声音

冲着我们嚎叫

这使我不得不推开门

愤怒地朝它走去

这使我不得不对着黑夜怒斥

你快点儿从这里滚开吧

可是黑夜并没有因此而离去

这只雪地上的狗

照样在外面转悠

当然,它的叫声也一直持续了很久

直到我由于疲惫不知不觉地睡去

并梦见眼前已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象征诗,写于1973年,恰是青年芒克在白洋淀插队时所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所构建的意象和情境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也正是芒克十分擅长的艺术手法。诗的第一节,“狗”的意象是从“雪地上的夜”抽象而出的,诗评家陈超先生认为,在夜里,凸凹不平的地上铺着雪,看上去白黑相间,活像一只卧着的狗。我赞赏这一说法,诗人笔下的这组意象经过精心结构,透露出强烈的情绪暗示,“夜”一片黑暗,“雪”寒气逼人,“狗”凶狠狰狞,在这种凌厉的环境中,人的生存受到挤压当是毫无疑义的了。进入第二节,诗人积蓄在心中的情感通过一个完整的单句释放出来,“狗冲我们嚎叫”,看似简单的意思表达,却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原因就在于诗人运用排比句式的修饰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张力。有了前两节的铺垫,后两节的延展显得顺理成章呼之欲出。特别是最后两句精彩的收束令人拍案叫绝,“直到我由于疲惫不知不觉地睡去/并梦见眼前已是春暖花开的时候”,笔锋一变而使全诗获得提升,进入柳暗花明的开阔境界,这两句诗于迷惘中暗含着期冀,于忧愤中寄寓着悲悯,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我在大学期间开始阅读朦胧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芒克和他的诗。寒舍书房收藏了芒克的三部著作,恰好涵盖了他笔之所及的三个领域。芒克的诗歌世界辽阔壮丽,我收藏的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的《芒克诗选》精装本,收录了诗人自1971—2010年近40年间写下的95首诗歌。这本诗集无论是选诗的眼光还是编排的版式,都显示出不俗的品位,版权页显示,该书的责任编辑是于奎潮先生,即诗歌界颇有名气的“马铃薯兄弟”,他的懂诗爱诗在圈内可是出了名的。芒克的随笔肆意挥洒,最能体现他的真性情,我收藏的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芒克随笔集《瞧!这些人》。这本书的封面和《芒克诗选》的封面如出一辙,都是黑色背景烘托出一张芒克的肖像,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书中每一篇文章书写一位关于老友的回忆,有褒有贬,爱恨随缘,没有功利心,只见兄弟情。

诗人写小说的似乎不太多,北岛有中篇小说《波动》,芒克则有长篇小说《野事》,两人互相给对方起了笔名,是否也定下了写小说的计划?不得而知。我收藏的《野事》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是他根据自己在白洋淀插队时的经历写成的一部长篇,16万字的篇幅,首印达到了9万册。小说结尾处的落款显示“初写于1989年秋至1990年春,1992年3月至1993年6月间断断续续修改完成”。经查《芒克创作与活动年表》,这一时期他的多部诗集在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出版,并应邀在荷兰、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参加诗歌活动,正是芒克作为中国新诗代表性诗人开展对外文化交往的高峰时期。

我请芒克在这些书上签名留念。他欣然应允,挥动毛笔,在《野事》扉页写下“第一部小说”,表明这本书在他创作生涯中的地位。他接着翻开《芒克诗选》,在扉页题的是:“我的天堂,只住着我”,这是芒克的诗《黑夜在昏睡》中的诗句。在随笔集《瞧!这些人》上,他写的是:“没有比做人更值得骄傲。”这一句出自《路上的月亮》,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充分体现出芒克对“人”的个体价值的高扬,在诗人眼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比什么都值得骄傲。

参加芒克的诗歌朗读交流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坦率和真诚。比如,说到读书的话题,芒克说多多曾经笑话他写诗不读书,还看《北京日报》,显得很不入流。但他认为,读书不是为了给人夸赞和炫耀的,读书是吸收养分,让自己长知识的。芒克坦言,其实当时出版的那些书,他都读过,只是没说罢了。在芒克眼中,诗人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没有不可告人的心机,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还有什么要隐瞒的。正是这难能可贵的真诚,为芒克的诗歌插上了飞越时空的翅膀,也为他赢得了朋友的信赖和友谊。

2015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