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学家的育儿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ART2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

母乳喂养、睡眠训练、和孩子同床睡、疫苗接种、妈妈该回去工作还是做全职妈妈、找日托还是请保姆,这些重大议题会决定你做父母的第一年过得怎么样。如若不是为人父母,这些事情你是根本不会去想的,而且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会去网上找答案,这样挺好,网友总能给你各种问题的答案。网上的说法总结起来很简单:无论什么情况下,你应该完全按照网上那个人说的去做,甚至如果你没有按照网上说的去做,孩子可能就没命了。

欢迎加入“妈妈群”,很高兴你加入了我们。为什么这些问题如此让人抓狂?为什么这些答案都是非黑即白?为什么这些事情能让父母如此焦虑,吵个没完?我不知道,我觉得大概是因为你做的选择会影响到你为人父母后的生活。是否选择母乳喂养、是否选择让孩子睡在你们的房间(或是床上)、是否对孩子进行睡眠训练,这些都是你每天需要面临的情况。这当中的很多事情会让你在成为母亲的道路上走得异常烦躁和艰难。

母乳喂养会有很多温馨的瞬间,但那些和我交流过的成百上千的母乳喂养的妈妈,没有一个跟我说过“到哪儿都得带着泵奶的东西让我感到做母亲是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孩子1岁前(也许1岁半,也许2岁半),每晚起来4次喂奶是非常累人的,它能影响你的情绪、工作以及你的社会关系。但不去母乳喂养或者让你的孩子哭着睡去又让人愧疚不安。其他人会对你的做法指指点点,而且说实话你也会批评自己。让孩子自己哭着睡去确实有用,大多数孩子慢慢会睡得越来越好,父母也会睡得更好。但你这么做是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去牺牲孩子的利益?

现在要重申我在本书的前言阐述的观点了,和做父母的过程中的任何事情一样,并没有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很完美的既定选择方案。先考虑自己的偏好以及限制条件,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如果你请了6个月的假,并且不准备回去上班了,那么牺牲自己晚上的睡眠时间,利用白天小憩一下会更轻松;和那些得随时停下手头的工作,按照登记预约好的时间在小房间(但愿不会在厕所里)里泵奶的妈妈相比,如果你的办公室有不透明的门,可以允许你边工作边泵奶,你会愿意坚持母乳喂养更久一点。

个人偏好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事实就不重要,不看数据凭空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你和我也许在看完同一个数据之后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但我们起码都先看了数据。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习惯先看数据再做决定,数据怎么说?对于结论我们有多大的信心?之后再考虑在了解数据的前提下怎么做才对我的家庭最有利。嫁给另一个经济学家很有帮助,但我觉得依靠数据做决定的方法,不是对所有人都行之有效,你更没必要也像我一样去找个经济学家结婚。

在这一部分我会用数据来研究新手父母早期会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做的决定,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区分好的以及不那么好的研究。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想了解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的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关联性。只是告诉你母乳喂养的孩子和非母乳喂养的孩子不一样,这没什么用处,你一定想知道母乳喂养本身是不是对孩子很重要。

如何区分研究的好坏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一些你可以直接看出来的特征:有些方法就是比其他的要好,比如随机实验比其他的研究方法要更有说服力;样本大的研究平均来看好一些;如果很多的研究佐证了同一个结论,会增强我们的信心,但也有可能这些研究的结果都存在偏颇。

为了写这本书我看了很多的研究,考虑到我的本职工作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所以我的一些结论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得来的。有时你看到一个研究,直觉告诉你这不太对,比如他们对比的两组其实很不一样,或者他们测量变量的方式是有问题的;有时候看到一个研究样本很大,但研究本身很有问题,我会宁可相信那些样本小一些,但是设计合理的研究。

对那些热爱数据的人来说,遗憾的是数据永远都不是完美的。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在直面数据的缺陷以及所有数据的局限性。世上没有完美的研究,结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

另外就是很多情况下我们能找到的唯一的数据是有问题的,这时我们只能说单个研究真的无法证明两个因素之间存在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确认哪个对孩子好,哪个不好。我会尽力告诉你什么时候数据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真实存在的关联,以及什么时候我们确实没有办法继续探索。我希望看完这部分之后你可以对各种事实有更明晰的判断。哪些是我们知晓的事实,哪些是我们没办法了解的事实,哪些事实的数据还不够,哪些数据还没办法给我们一个很确信的答案。对事实把握清楚后,你就可以大胆地做出选择。不要人云亦云,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