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唯一宗旨”
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党的领导人,有一系列关于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论述。但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党章,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毛泽东在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指出:“应当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在中国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政党,由于他们的阶级性质所决定,必然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鼓吹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因而结党为私,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本质特征。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阶级属性、政党属性做了明确的阐述,指出:“我们的这种群众路线,是只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才能具有的。我们的群众路线,也就是阶级路线,就是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我们对人民群众的这种观点,我们与人民群众的这种关系,是和一切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根本不相同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此,党把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根据地建设成为“民主中国雏形”,向世人展示了政府清廉勤政、人民精神焕发、人际关系融洽、社会秩序井然这样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前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内涵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毛泽东经常用“利益”来表述价值的含义。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阐述八路军、新四军的唯一的宗旨时指出:八路军、新四军“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因此,党和人民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利益是推翻旧制度,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苦大众。还有实际生活的利益,如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等等。延安时期,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既实施了“三三制”、减租减息、精兵简政、保障人权等,又切切实实地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和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牧草、农贷、移民、开荒、改良农作法、妇女劳动、二流子劳动、按家计划、合作社、变工队、运输队、纺织业、畜牧业、盐业等重要问题。党的历史已经证明,满足群众的利益需要越多,激发群众的自愿越广,群众就越愿意跟党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越密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实现对群众的领导的前提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行动准则。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我们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1941年轰动陕甘宁边区的“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一事,使毛泽东感到问题严重,千方百计接近边区群众,并派调查团深入边区农村,了解群众“咒骂”自己的真实原因。当他得知农民因“救国公粮”负担过重有怨气时,下决心解决了边区群众的“救民私粮”问题。毛泽东多年后在七大曾多次提及,并做了深刻反思,可见对他的感触之深。共产党的政策满足了人民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对此是洞察于心的。就连当年在延安美国记者也颇有感触地说: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意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和最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