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教育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幼儿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地区的幼儿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1953年以前,全区无一所幼儿园,只有小学附设的幼儿班。1949年秋,绥德联小及四十里铺、五里湾小学各设一个幼儿班,入学幼儿共103名。1952年,横山县殿市、石湾完小附设幼儿班4个,收幼儿153名。1953年,绥德专区各县共有幼儿班12个(其中大班八个,中班三个,小班一个),入学幼儿477名,教工七人;榆林城乡六所小学共附设八个幼儿班,入学幼儿493名,教工10人。1954年8月,绥德县一完小在杏树圪崂安家院成立起全区第一所幼儿园,由一小校长张敬斋兼任园长,收幼儿95名,分大、中、小三班,配备教工五人,开设音乐、图画、游戏、数数、看图识字等课程。1955年,榆师附小幼儿园正式成立,设三个班,有教工三人,刘素芳任园长。1956年,靖边县幼儿园成立,入园儿童34名,设大、中班各一个。

1956年10月,榆绥两署合并后,驻榆林的地区级单位与榆林县联合办起“榆林地区机关托儿所”,所址在榆林城内芝圃中巷,1970年停办。农业合作化期间,榆林地区广大农村曾办过各种形式的幼托组织,为解放妇女劳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1958年“大跃进”中,全区各县完全小学大都附设起幼儿班。吴堡县宋家川小学附设幼儿园就是这一年办起的。1959年,榆林地区12县合并为六个县后,共有公办幼儿园八所,民办幼托组织1367个,入学入托幼儿35262人,教员521人,教养员3325人,工友61人。由于59年是“更大跃进”的一年,曾出现过社社队队大办幼托组织,以提高农村妇女出勤率的情况。这年11月由专区妇联供稿,在《榆林报》上刊登的数字,与上述数字相距悬殊:“至今为止,全专区已恢复和新办起托儿所5555个,入托儿童44956名;幼儿园2584个,入园儿童42694名。使战斗在农田水利战线上的十几万女劳力,减轻了孩子的拖累,更安心生产”。这一年,榆林专区儿童福利委员会,曾奖励过20个幼儿园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包括重视领导幼托组织的公社党委、生产队及模范幼儿园),以及23名先进个人(包括模范保育员、教养员、热心托儿工作者),以促进幼托工作的开展。1960年,榆林县、定边县、神木县和府谷县各办起1所幼儿园。1961年,全区12县幼儿园发展到3765所,有7416个幼儿班,80864名幼儿。其中教育部门办的64所,厂矿办的91所,人民公社办的3069所(其中季节性的1348所),幼儿26711人,其他部门办的1所。此后,幼儿教育逐年收缩,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县办幼儿园基本上停办,农村的幼托组织也所剩无几。

1974年,榆林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投资5万元,在城内八狮下巷筹建“榆林县幼儿园”,1975年10月1日正式开园。1974年,横山县正式成立了幼托所。1975年,府谷县幼儿园正式成立。1976年,米脂城内城隍庙巷4号,也办起一个幼托所。1978年,子洲县职工幼儿园成立。1983年,榆林县第二幼儿园成立。1985年5月,佳县城关镇幼儿园成立。从1980年起,榆林地区各县的幼儿园都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教育纲要》为宗旨,使用统编的《幼儿园教材》,开设语言、常识、计算、美工、音乐、体育、儿歌、品德、游戏等九门课程,幼儿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到1989年,全区各县共有幼儿园16所,小学附设幼儿班2721个(其中学前班2633个)教职工1098人,在园在班幼儿56009名。

附表

榆林地区1989年各县幼儿园概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