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代历史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隋唐长安城绿化灾厄及其应对

贾志刚

锦绣长安多见于唐人诗文,或言“长安回望绣成堆”《樊川文集》卷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见《杜牧集系年校注》(吴在庆撰),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1页。,或记“园林树木无闲地”[五代]王仁裕撰,曾贻芬点校:《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4页。,或写“满城春树雨濛濛”,或写“绝胜烟柳满皇都”,或写“绿槐十二街”,或写“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全唐诗》卷二八一,章元八《题慈恩寺塔》,第3193页;同书卷三四四,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第3863页;同书卷三四二,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第3834页;同书卷四二四,白居易《登乐游园望》,第4661页。不胜枚举。针对隋唐长安城的环境与绿化问题,已经积累起了丰硕成果,如村上嘉实、史念海、李浩、荣新江、朱玉麒等先生研究了隋唐长安的王室庭园、林园或建筑园林等村上嘉实:《唐都长安の王室庭园》,《人文论究》5:6,1955年,第47—63页;张骅《古代长安的苑囿》,《文博》1986年第2期;李浩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200页。探讨唐代园林的分类以及园林的文化语境,其中有对京兆府辖内之157个园林别业专门关注;史念海《唐长安城的池沼与林园》,《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增刊,第3—41页;朱玉麒《唐代长安建筑园林及其文学表现》,《传薪集: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集刊之三》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143页;另有马驰《唐长安城流水与园林》,《寻根》2002年第2期;耿占军《唐代长安城园林的分布及其功效》,《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1998年,第265—275页;荣新江《隋唐长安的寺观与环境》,《唐研究》第1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页;马文军《唐长安城中的农艺业》,《人文杂志》1996年第1期;阎希娟、郭文毅《汉唐长安城园林的绿化及其现代启示》,《唐都学刊》2001年第2期;等。,也有学者关注唐长安的街道绿化亿里:《唐长安街道的绿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3期;张永禄著:《唐都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等。,罗桂环、翁俊雄、李令福、刘锡涛等先生还就唐长安城的绿化进行专门研究罗桂环:《唐代长安城绿化初探》,《人文杂志》1985年第3期,关注长安城内住宅园林的树影扶疏,林荫道所谓的紫陌槐衙,以及郊区园林和森林里的茂树修竹;翁俊雄:《唐代植树造林述略》,《北京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李令福:《唐都长安的绿化》,《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第十一辑,1993年;刘锡涛:《唐都长安的绿化》,《丝绸之路》1996年第3期;刘锡涛:《唐人植树略述》,《农业考古》2007年第1期;侯晓燕:《唐都长安城绿化》,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等。,更有一批从生态环境角度审视唐长安城的成果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1期;史念海《隋唐时期自然环境的变迁及与人为作用的关系》,《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马正林:《唐长安城风景区的地理特征》,《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4期;另有相关成果集中于史念海主编的两本论文集中,分别是《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增刊;《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增刊。李孝聪还专门为此二书和其他一书写有书评,如李孝聪:《书评:〈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七卷,第546—554页。龚胜生:《唐长安城薪炭供销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3期;贾志刚:《唐代长安木材供给模式刍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就薪炭、木材供应对长安城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但隋唐长安绿化曾经遭遇何种劫难?城市绿化如何应对灾难?各分管部门负有何责?唐人在选择绿化树种时出现几次大的争议?前人研究成果未加措意,此类问题仍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实际上,隋唐三百余年间长安城的各种绿化树屡经考验,或遭遇天灾毁林,或经历滥砍滥伐,这些绿化树的每一次劫后余生,既是对城市管理制度的检验,也反映唐人绿化意识的觉醒。有鉴于此,本文欲探讨古都绿化之成效和绿化成果遭遇挑战时之对策,如能对认识长安历史有些许帮助,足慰初衷,更不敢奢望资鉴于当代城市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