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式 单鞭
一、动作
1.先向左走上弧化劲
左裆向上收紧,膝盖向上外转,同时右裆向下放松,膝盖向下内转,右腿蹬地,身微向左转,重心到左腿。两手随身转动,右手向左顺缠到右脸前20多厘米处,手心向左肩上方,手指斜向左前上方,右肘到右乳前。左手逆缠向下到左肋下端前20多厘米处,手心向左前下方,手指斜向右前上方,肘屈向下,两手心斜相对,两手相距30厘米,眼看右手中指。(图4-1)
图4-1
2.右手向右化劲,并变勾手准备击人
右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左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左腿蹬地,身微右转,重心到右腿。右手随身逆缠走下弧,经胸口右上腹,到右肋外向上,与肩同高时,变成勾手向右展开胳膊,手指手心微斜向下。左手随身顺缠向上到喉前,手心向右,手指向上,肘到左乳前,左腿随手向上抬起,膝屈90度,目视右手。(图4-2)。
图4-2
3.左手左脚向左击对方。
左腿向左伸出50厘米,脚后跟内侧先着地,脚尖偏左约15度落地,与右脚在同一直线上。着地后左裆向上收紧,膝盖上提外转,同时右裆向下放松,膝盖下沉内转,右脚蹬地渐成箭步,身微左转,左脚大拇趾、二拇趾、三拇趾、四拇趾、五拇趾依次落下,左腿屈膝90度,重心到左脚。在左脚落地同时,右脚尖抬起向左转15度落地,两脚大体平行。在左腿弓右腿往左蹬时,左手随左脚一起向左逆缠运行,过左眼后向下到肩前,再渐向左伸出到左脚上方,与肩同高,手心斜向前,手指斜向上,手腕平不凸出。当左手向左运行八九分时身微向右转,重心稍右移,使稍偏左的上身回正。左手依靠惯性运到十分,眼神注视右手中指。(图4-3)
图4-3
成式后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胸空腹实,气沉丹田,合裆塌腰,臀向上泛。两膝既向内合,又要外撑,两脚蹬地,凡身体两旁名称相同的,如手与手、肘与肘、膝与膝要相合。手运行时目视左手指,手到位后看左手中指。脚要十趾抓地,抓地了涌泉穴才虚,气往下沉站得稳。
二、动作提示
(1)单鞭和揽擦衣,一个是先向右化劲再折转向左,一个是先向左化劲再折转向右,二者差别仅在于左右不同,单鞭向左是阳,揽擦衣向右是阴,这就是太极生二仪。
(2)单鞭右手向右伸出形成勾手,勾手要五个指头捏在一起,这样击人有力。
(3)当左手由右向左折回,右手由左向右折回,手要向上走弧形,身也随着向上走弧形。向上,减轻了上身对膝盖的压力,上身轻松转过,有的拳友不得这一窍,身不向上,重量压在膝盖上,增加了膝盖转动时的摩擦力,转起来显得吃力不灵敏。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膝痛。
(4)打拳既要手脚上下相随,两手也要左右相随。左右相随是左手随着右手转,或者是右手随着左手转,中间身子自然随之转。左右相随时左右手缠法相反,一侧顺缠另一侧则要逆缠,身子才能随着转动。
三、拳理拳法介绍
(1)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太极拳把人的身体和打拳动作都按阴阳进行分类。人的上身为阳下身为阴,脸面为阳脑后为阴,背为阳胸为阴,肘盖、膝盖、手背、脚背为阳,肘心、膝心、手心、脚心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动作阴阳之分是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脚触地为阳,脚离地为阴。出腿为阳,收腿为阴。逆缠为阳,顺缠为阴。出气为阳,吸气为阴。发劲为阳,收劲为阴。阴阳之间关系是阳增阴减,阳减阴增,变化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变化互为其根,阳长到最大阴缩到最小,阴长到最大阳缩到最小。这一点我们转一下手就明白了,手心是阴,手背是阳。当手心朝上时阴最大,手背朝下阳最小。手一转,手心向下阴开始变小,手背向上阳开始变大,当转到180度时手心朝下阴成了最小,手背朝上阳成了最大。太极拳动作符合阴阳变化规律,明白了阴阳变化规律,也就容易搞清拳中讲的阴阳变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为其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2)练太极拳要分清虚实。尤其两腿必须分清虚实,一定要一只腿虚一只腿实,不能两腿都是实腿。套路中常把实腿说成重心所到之腿,实际上实腿承担全身约六成重量,虚腿承担全身约四成重量。打太极拳不停地通过实腿蹬地,把重心由实腿移向虚腿,使实腿变成虚腿,虚腿变成实腿。
腿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是太极拳的力量来源,所以太极拳说“力由腿生”。太极拳不允许两腿五五分担全身重量。五五分担,两腿都是实腿,称这为双重。双重了两腿蹬地的内力在丹田会阴会合,互相抵消,两腿无法进行虚实倒换,就不能产生力量,是病态。虚实倒换有个过程,实腿的重心逐渐减小,虚腿的重心逐渐增加,这就是阴阳学说中的阴消阳长,阴长阳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两腿的虚实是常见常说的虚实,实际上身体任何一部分都可以有虚实之分,同一胳膊,手实肘虚,手虚肘实。在实的部分和虚的部分中也都有虚实之分,例如说对方按我右手,我食指一侧化劲是虚,小拇指一侧出击是实。
(3)太极拳一招一式都有一开一合的变化。太极拳把四肢向外伸展,肩、胯、裆、膝向外转,身微向后,内气由丹田运达四肢称作开。把伸出的四肢收回,肩、胯、裆、膝向里凹,身微向前,内气由四肢收回丹田,称作合。合是蓄,开是发,合不住,就是蓄不上力,开就没有力可发。开合和虚实一样,都遵循阴阳学说变化规律。打拳不停,开合变化不停。而且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此外还有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筋与骨合,力与气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一式完后相同名称,如手与手、肘与肘、肩与肩、膝与膝、脚与脚都要合,如同搂抱一个大圆柱,力往一块使,形成抱合劲。
(4)不了解太极拳的人看太极拳慢慢地,强调用意不用力就表面看问题,以为太极拳是柔拳,其实这是个误会,太极拳是刚柔相济的拳。人的力量依赖肌肉产生,长拳的肌肉直线收缩伸展,因而力量大速度快,但是,太极拳人认为这种力量僵硬没有变化,把它叫作拙力、僵劲,因而不采用它,太极拳不用力指的是不用这种力。太极拳要用的力也是通过肌肉收缩伸展产生,只不过太极拳的肌肉是通过缠丝收缩伸展。当我们缠丝时,大臂和胸的肌肉也是紧绷绷。用个比方来说明二者区别。长拳的力如同铁榔头敲钉子,太极拳的力如同扳手拧螺帽。太极拳这种力的产生方法,只有通过长期练拳,把原有的刚劲练柔,再把柔劲练刚,多次互相糅合,才能形成一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富有变化的新劲。打个比方,我们开始煮米饭,水是水米是米,水米分离。饭煮熟之后,它既不是原来的水,也不是原来的米,而是新生的米饭。饭中水多了饭软,水少了饭硬,都不可口。同样,劲偏刚偏柔都不理想,刚柔相济的劲才是上品。正如陈鑫所言“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