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道德“高线” 坚守纪律“底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学习廉洁自律准则,树立崇高道德追求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比2010年版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新修订的《准则》最大的特点是紧扣“廉洁自律”主题,坚持正面引导,去除了与其无直接关系的条文,将原来《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规范。

新修订的《准则》只有短短的281个字,但是在对象上包含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内容上也形成了系统的“四个必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删繁就简,简洁、好懂、易记。

《准则》开篇围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提出“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并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高尚道德追求;针对全体党员,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这四个关系,提出了“四个坚持”;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提出了“四个自觉”。

认真学习贯彻《准则》,切实按照《准则》各项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廉洁自律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行动的高标准

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信念坚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力量所在。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员干部如果理想信念动摇,就会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淡化党的观念、漠视党的纪律,最终滑向违纪甚至违法。全面从严治党,光靠纪律是守不住的,必须立根固本,树立高尚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解决好“不想”的问题。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然要求广大党员清正廉洁、严格自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于1997年试行,2010年修订后颁布实施,对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修订廉政准则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针对时弊”,这切中了问题的要害。廉政准则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容过繁,“8个禁止、52个不准”难以记住、也难以践行;凝炼正面倡导不足,禁止性条款过多,没有体现自律的要求;禁止性条款又纪法不分,既与党纪处分条例重复,又与刑法等法律规定重复;“廉洁”主题不突出,不能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且适用对象窄,仅针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此次将廉政准则修改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成为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规范,是我们党发出的道德宣示和向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新修订的《准则》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紧扣廉洁自律主题。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目前人民群众对不正之风反映最强烈,对腐败最痛恨,对改进作风、廉洁自律要求最迫切。《准则》抓住这个最突出问题,鲜明提出坚持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的规范,要求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对党章关于廉洁自律要求的进一步阐发和具体化。

二是体现宣示性。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向来是从高不就低。《准则》开宗明义,提出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展现党的先锋队本色,树立起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的高标准。

三是坚持正面倡导,变“不准”为“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要靠自觉,靠长期的自我修养和党性锻炼。《准则》把原有的“8个禁止”“52个不准”有关内容移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只提出正面要求,不作禁止性规定,要求党员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遵守党员行为规范,还要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四是既面向全体党员,又突出“关键少数”。廉洁是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准则》将适用对象扩大到全体党员,要求党员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同时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更高要求,二者相互贯通、浑然一体。

新修订的《准则》,继承和发扬党的制度建设的好传统,借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表述,向全党提出“四个必须”和“八条规范”(即“四个坚持”“四个自觉”),集中展现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准则》仅281字,做到了要义明确、一目了然。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准则》的立意内涵,把握精神实质,以自觉践行的实际行动凝聚党心、赢得民心。

二、坚持“四个必须”,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

“四个必须”,即“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四个方面,涉及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道德情操,解决的是“总开关”的问题。“四个必须”为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高标准”,是我们共产党人真正做到廉洁自律的前提和基础。

1.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灯塔

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不断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我们党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曾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究其原因,最核心的就是我们党始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如邓小平在回顾党的奋斗史时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90多年来,正是靠着理想信念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我们不但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而且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想源泉。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怀抱各种主义和理想的众多党派“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广大人民和民主党派自愿选择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的理想信念能够代表中国的前进方向,反映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农群众、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社会各个阶层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建设,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凝聚鼓舞了人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汇聚起了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在实现理想信念的征途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理想的最高纲领与实现阶段性现实目标的最低纲领统一起来,用最高纲领指明方向,用最低纲领凝聚力量,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定因素。思想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途径,而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核心。我们党好比人的肌体,8700多万党员好比这个肌体中的一个个细胞,细胞纯洁了,肌体才会纯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理想,就是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定因素。理想信念动摇或失守,精神就会空虚,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奋斗就会失去动力。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明确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最高的政治追求。《共产党宣言》鲜明指 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庄严宣告自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劳动阶级和劳苦大众谋利益。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党的七大第一次将“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而在党的根本大法上确立了这一根本宗旨。党的历任领导同志对坚持党的宗旨都作出了许多精辟论述。1944年9月8日,在延安各界为中央警卫团普通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首次揭示了我党我军不懈奋斗的唯一根本宗旨,阐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根本价值取向。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胡锦涛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从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党的宗旨,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我们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传统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理想与信念,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表达了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也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支持、参与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智慧。这些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特色,是党的精神力量所在,是党之魂。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在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它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同时继承和吸收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全党全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

这些优良传统,既包括制度规范,又包括价值理念;既包括组织体系,又包括精神文化。通常我们习惯性地强调的,主要有作风和精神两大类。它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灵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为活动的基本规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作风和精神,融汇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良传统,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未来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觉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习近平在2009年中央党校秋季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就特别强调,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大量情况表明,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2014年7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并特别强调,开展道德品行教育,关键是要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深入开展政治品质教育,引导干部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对上对下讲真话,面对大是大非能够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进行斗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干部追求高尚情操,维护公平正义,忠实履行职责,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干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防止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源于亨利·诺尔曼·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医学博士,著名医生。1938年初,为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忘我地工作了一年多。1939年11月12日5时20分,因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逝世。12月1日,延安社会各界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写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20天后,毛泽东又亲自撰写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说:“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五人”是从五个方面对白求恩精神的阐释,也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高尚”讲的是共产党人的品行,“纯粹”讲的是共产党人的本质,“道德”讲的是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脱离了低级趣味”讲的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情趣,“有益于人民”讲的是共产党人的目的。这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奋斗和追求,体现着共产党人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的集中体现。

三、合格党员要学会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要靠党员个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保证、来体现。我们党有8700多万党员,这是我们巨大的组织优势。要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

“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这“四大关系”是广大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选择题”。当我们必须作答时,该如何选择?《准则》针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即:“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能否正确处理“四大关系”,做到“四个坚持”,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肌体健康。按照“四个坚持”的要求廉洁自律,应当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

1.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公私观念是人类价值谱系重要坐标,具有影响风气变化的强大动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增强党性观念,就要恪守立党为公。公私二字,是衡量一名党员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共产党员就应该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 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牢记使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公私观,克己奉公,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早在2008年4月,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就曾提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干干净净干事,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严以用权,是共产党员起码的政治品德和职业操守;公私不分、公款私用、公权己用,既为人民群众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惩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出现的作风问题,就是源于没有摆正公私关系,对公与私、合法与非法利益界限模糊,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面对形形色色的考验与诱惑,缺乏主见和定力,结果“一次让了步,次次顶不住”。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肩负治国安邦、理政安民的大任,立党为公,还是为私?执政为民,还是为己?二者不可调和,没有“中间道路”。共产党员不能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就必然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枉法徇私。因此,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善于处理好公务与私务、公益与私益、公德与私德等相互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廉与腐的关系

清白人生,清平世界,是人们的向往。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是人们的呼唤。万事万物,一旦与清一致,则别有一番情致。相反,一旦与清背离,目标不清楚,思路不清晰,做人不清白,为官不清廉,必然浑浑噩噩,浑浊不堪。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清白做人,老老实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拧紧“总开关”。

干净,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不仅可以指物质上的洁净,也可喻为品质上的廉洁。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干净,才能为党和人民干成事、办好事;一个不干净的共产党员,是不可能诚心诚意地做好事、办实事的。干净与做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干净是为了做事,做事还需干净。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表示,县委书记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腐败是社会毒瘤,清廉是人民期盼。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崇尚廉洁,拒腐防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3.正确处理好俭与奢的关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方志敏曾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也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段时间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

毛泽东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奢侈浪费之风一日不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就会严重受损,不遏制奢侈浪费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就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一种犯罪。因此,我们应该重拳出击,多管齐下,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

第一,继续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 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袭、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搞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还很艰巨,我们没有理由不艰苦奋斗。办一切事情都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一切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行为都应该明令禁止。

第二,养成良好生活作风。生活作风是一个人生活状态、生活情趣的折射和反映。作风彰显形象,作风代表态度,作风反映能力。杜绝奢侈浪费现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大量事实表明,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

第三,倡导文明、科学、合理消费。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科学、合理消费。要使人们认识到鼓励消费不是鼓励奢侈浪费。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表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不断营造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舆论宣传上,不给炫耀性消费等负面消费观留有空间。同时,要倡导科学、合理、文明的消费观。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限制人们消费,更不是反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是要求人民改变不良消费习俗,如饮食摆阔,大量浪费,肆意斗富,挥金如土,无节制地盲目追求高标准、超豪华等。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只有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齐力倡导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倡导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才能成为党员干部、公民的自觉行为,全社会才能蔚然成风。

第四,制止奢侈浪费,党政机关要带头。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和制 度,从严管理、从严检查、从严立法,让奢侈浪费无市场、无土壤。一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各项规定的要求。二要严格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网上举报,梳理网络上的奢侈浪费舆情,主动出击。三要严格立法。强化“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的观念,强化《刑法》的反奢侈浪费的功能,将党政机关和干部随意处置国家资产、随意挥霍公共资金、随意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违法必究只有把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才能立业兴国,避免人亡政息,败家亡国。

4.正确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

享乐主义是一种有极大危害的政治慢性病,如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时时损害着人的心、脑、肾一样,也时时损害着党的宗旨、性质和形象,损害着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生命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享乐主义,对于党员干部远离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享乐主义的形成具有多方面原因,克服和整治享乐主义,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好的制度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等,但是最终需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为此,必须筑牢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

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王宣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其中,最为推崇的是“见理明而不妄取者”。认为只有对道理是非看得明 白,才能自觉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伊颍河水”。对于克服享乐主义来说,“理明”是最重要的。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本质上是对享乐真理性认识的偏离,也可以说是道理不明。克服享乐主义,基础在教育,把根本道理讲明白。“理明”之后,党员干部才能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抵御享乐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当前,最重要的是通过讲明道理,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筑牢克服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

四、坚定“四个自觉”,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党员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骨干部分和中坚力量,毫无疑问是“关键少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在社会上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因此,推动全体党员廉洁自律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准则》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提出了“四个自觉”,即“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身先士卒,方能一呼百应;以身作则,方能上行下效。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遵守党员行为规范,还要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1.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古往今来,不管时代如何前进,社会如何发展,“廉洁”始终都是为官从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始终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政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有威信。纵观古今,大凡有作为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廉洁从政,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包拯、海瑞等清正廉洁的官吏。这些廉洁的官吏,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封建统治者要想从根本上真正做到吏治清廉,那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他们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真正做到廉洁从政的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人。无数心系人民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先进党员干部的典型事迹,感动、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廉洁从政首先要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坚持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党性修养是廉洁意识的源泉,廉洁自律则是党性修养的表现。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有他律,更要有自律。廉洁自律,按党性原则办事,在群众心目中,就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好同志;在上级领导心目中,就是党组织和群众欢迎和需要的廉洁勤政、一心为民的好公仆。清廉勤政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和人民群众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讲政治、讲科学、明责任,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构筑起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底线,坚守小节而勿忘廉操,坚守革命信仰,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施政过程中要做到讲正气,规范决策、规范执法、规范立制、严格问责,真情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他们经受住“四大考验”,继续战胜“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这一重大课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干部的角色定位。“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职位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执政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强调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努力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是着眼解决当前作风方面突出问题提出来的,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角色标准和要求,为我们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形象指明了努力方向。

2.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严以用权,这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也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强调“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强调“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但在权力观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头脑中存在着十分错误的观念:有的认为权力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是辛辛苦苦几十年熬出来的,甚至认为是神佛保佑、祖先庇佑的结果。正是因为权力观的错位,把公权当作私权,用权力攫取金钱,用权力卖官鬻爵,用权力拉帮结派,一步步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的权力来自哪里、权力如何使用的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了权力姓公、公权公用的基本属性。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权力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而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党纪国法。许多落马官员,他们并不是不懂法、不知法的“法盲”,有的甚至还是学法出身、长期从事政法工作,但为什么会知法犯法、铤而走险?为什么会做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事情?说到底是无视党纪国法,对纪律法律毫无敬畏之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法不可逾越、权不可滥用”的道理。不论一个人的权力有多大、职务有多高,只要滥用权力,迟早都要摔大跟头,迟早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迟早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3.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并号召全党同志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多次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他特别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说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诱惑不断增多、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要信仰坚定。信仰是国家、政党、民族、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信仰一旦垮塌,个人就会迷失方向,民族就会走向沉沦,政党就会分崩离析,政权就会轰然倒塌。党员干部修身,首在修信仰。如果信仰缺失,为私情私欲蒙蔽了心境,朝思加官晋爵、暮想封妻荫子、梦寐金银满堂,就难免走上“少年苦难、青年奋斗、中年上升、晚年悲惨”的沉沦轨迹。诸多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录,无一不诉说着“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动摇,精神之钙缺失是最致命缺失”的道理。只有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筑牢信仰的基石,才能守住“心中的绿洲”。党员干部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修身立命的首位,始终不忘入党初心、不悖入党誓言,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疏浚思想之源。

二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原则的集中反映,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加强党性修养,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能否守住精神家园,更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能否得到提高、执政地位能否得到巩固,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要。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淡薄,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责任义务;有的不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擅作主张、任性妄为;有的宗旨意识淡薄,漠视群众疾苦,甚至与民争利;有的原则性不强,尸位素餐,当“老好人”,对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必须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牢固树立忠诚意识,对党忠心耿耿,与党同心同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视人民群众为靠山,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牢固树立原则意识,按党的纪律规矩和原则办事;牢固树立廉政意识,保持一身正气。

三要坚守道德高地。刘少奇说:“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我们党选任领导干部的标准,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品行也是为人从政的“基石”,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当前,党员干部的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等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也比较突出。有的大德不明,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专谋一己私利;有的公德不守,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私德不严,作风恶劣、家风败坏。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不仅关乎个人品质,更关乎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我们要把立德、修德作为终身追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操守、重品性、崇正义、讲诚信、树家风,始终坚守道德高地。

四要情趣健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不是小事,而是关乎思想道德防线是否稳固的大事。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防线往往就是从生活情趣这样的小事被攻破的。现在,有的党员干部迷恋于打牌赌博,有的热衷于吃喝玩乐,有的流连于声色犬马,有的沉醉于求神拜佛。凡此种种,既玩物丧志,也给人围猎之机。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党员干部,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我们要把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作为修炼身心的重要内容,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使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成为工作的有益补充。同时,对健康生活情趣也要爱之有度,不能沉湎其中,更不能玩物丧志,消磨意志,使之成为利益交换的“外衣”。

4.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的“齐家”,就是指要整顿管理家事,要把家庭打理好,也就是要树立好的家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反映一个家庭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伦理。家风往往通过家训反映出来。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撰写的训导之辞,诸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祖辈影响后代的最基本的形式。我国拥有悠久的家风传统,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等,流传至今。历代家风家训,都特别强调家国天下、积德行善、以俭治家、以廉养人的思想。《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道出了千百年来历代先贤的家风主旨。

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开拓者。在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周恩来针对亲友“进京做事”的要求,定下了“十条家规”,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陈云曾给家人定下了“三不准”家规: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

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和普通人相比,党员干部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的人格与作风,进而影响到党风政风,乃至社会风气。

党风正,可以促进家风;而家风正,可以为党风增光添彩。家风好,就能治好家,做好官,理好政。反之,家风不好,易生败子,易出佞臣,小则毁家,大则误国。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在党内,就形成什么样的党风。党员干部因地位特殊,其家风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治家不严,极有可能走向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害家。在这个意义上讲,党员干部正家风,才能使党风更纯。党风不正,一个根源就在家风不正。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由于缺乏对权力和亲情的正确把握,少数党员干部在亲情的考验面前失去了理智,擅自动用手中的权力,把对家人的亲情演变成对权力的滥用,为家人经商批条子、出国捞票子、升官通路子等,甚至不惜触犯党纪国法以腐败官员为轴心的家族式腐败,带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也毁了整个家庭、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