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宿豫方言词语历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宿豫历史沿革

宿豫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早在1万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聚居,为传说中的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的活动地域之一。今宿豫地区有属于龙山文化体系的黄泥滩遗址(关庙)、井儿头遗址、黄营遗址(来龙),有属于商周时期的尖墩遗址(来龙)、青墩遗址(晓店)。这些遗址表明,先民们很早就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春秋时期,这里产生了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钟吾和厹犹国。北有钟吾,都城在今宿迁城北司吾山脚下;厹犹国在南,都城在今宿城区郑楼附近。战国时期,这里的属地不断变更,先后属过鲁、宋、吴、楚和秦等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郡县制,在这里设下相县,属泗水郡。公元前204年(高祖三年),地入汉,仍置下相县。前202年,以秦泗水郡等郡县置楚国,下相县属之。前195年,以下相县为侯国。公元前154年(景帝前元三年),废下相侯国,复改为下相县。公元前117年(武帝元狩六年),设立临淮郡,下相县属之。9年,王莽废除泗水王国,改下相县为从德县。25年(光武帝建武元年),从德县复改为下相县,仍属临淮郡。72年(汉明帝永平十五年),设立下邳王国,下相县属之。后下邳王国除,下相县属下邳郡。三国魏时,下相县仍属下邳郡。280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下相县属临淮郡。东晋后,今宿豫地除有下相县外,另设济岷侨郡及晋宁侨县。405年(安帝义熙元年),设宿预县,并以宿预县城作为宿预郡的治所。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后,废除济岷、宿预二郡,并废下相县、司吾县、淩县,另侨置上党县,与晋宁县、宿预县并属淮阳郡。北魏复立宿预郡,宿预县城仍作为宿预郡的治所。复置下相县,属下邳郡。侨置的上党县、晋宁县不久废除。487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前后,立南徐州,以宿预县城作为其治所。499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地入齐。501年(齐和帝中兴元年、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地复入北魏。北魏废宿预县,改为宿预镇。下相县仍属下邳郡。506年(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梁武帝天监五年),地入梁,不久复入北魏。509年,地又入梁。梁改北魏南徐州为东徐州,宿预县城作为其治所。527年,北魏置盱眙郡,以下相县城为郡的治所。549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改梁东徐州为东楚州,宿预县城作为其治所。下相县仍隶属盱眙郡。550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地入北齐。北齐废下相县,其辖地统归宿预县。此后历代均未复置下相县。陈时改东魏东楚州为安州,仍以宿预县城为其治所。580年,北周改陈安州为泗州,仍以宿预县城为其治所。581年(文帝开皇元年),宿预县属宿预郡。583年,废宿预郡,保留宿预县。589年,宿预县属泗州,州的治所设于宿预县城。607年,废泗州,改置下邳郡,宿预县城为其治所。762年,为避唐代宗李豫讳,将宿预县改为宿迁县。五代时,宿迁县随徐州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982年(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宿迁县属淮阳军。此时,宿迁县境包括今新沂、泗阳、睢宁和淮阴县的渔沟镇,后又属金。南宋时,宿迁为金、宋对峙之地,连年战争,城垣毁坏。1193年,黄河水患,宿迁县城迁到今城南项王故里处。1275年,宿迁县属淮安府。1278年,宿迁县属邳州。明时,宿迁县属淮安府邳州。1576年,黄河决口,今项王故里附近的宿迁县城地势低洼,受洪水威胁,迁至城北马陵山附近,筑土城,即今马陵公园南首。1645年(世祖顺治二年),宿迁县属江南省淮安府邳州。1733年(世宗雍正十一年),宿迁县又改属徐州府邳州。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宿迁先直属于江苏省公署,后又隶属徐海道。1927年,宿迁直属于江苏省政府,后又属于淮阴专区。1940年9月后,中共在被日军占据的宿迁县城周边农村及邻县部分地区,陆续建立了宿迁县、宿北县、泗宿县、睢宿县和运河特区5个县级民主政权。解放后,宿迁县隶属淮阴专区。1987年12月,宿迁撤县建市(县级市)。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辖四县一区,即泗阳县、泗洪县、沭阳县、宿豫县及宿城区。原宿迁市撤销,成立宿豫县和宿城区。后宿豫县又更名为宿豫区。宿豫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