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肚头
“火爆”这个词变得火爆,应该是始于四川。当今的用法已非本意,也甚少有人记得,川菜之中,有专门的火爆菜式。
年轻朋友一听,争先恐后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是不是把食物炸了,再下很多很多的辣椒和花椒?”
邓师傅听了,哈哈大笑。
小朋友不解,“又麻又辣,在口腔里爆炸,不正是‘火爆’吗?”
自从我跟邓师傅一拍即合,开始不遗余力地为川菜平反,这一类的误会不知遇见多少。邓师傅向来自嘲是愤怒的大叔,脾气倒是真的火爆,在川菜的基本常识上纠缠不清的话,老先生一怒之下,会把你赶将出去。
川菜中的火爆,其实是一种技法,专指猛火爆炒,而且是最厉害的那种。有多厉害?炒猪肝的时候,不预先过油,猪肝下锅,一共只要用锅铲翻十八下,号称“猪肝十八铲”。
我再三介绍过川菜师傅炒菜讲究“一锅成菜”的规矩,是当地炒法区别于其他菜系的一大特点,烩或熘则另当别论。他们认为,急火炒是为了追求嫩和香,过油会把食材的鲜味走到油中,要是换油再炒,简直是种浪费。
当然对厨师的要求也更高。直接炒,不像过油有将食材定形的作用,又是全程猛火,不过一两分钟就要上桌,稍稍疏忽,火候即告失控。
这种情形下,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厨师考虑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食材由生变熟。比如火爆腰花,是把猪腰剖开,去臊,先斜剞一分宽的花纹,再横着花纹立切三刀一断呈凤尾条形,深度占三分之二,一方面是为了好看,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加大受热的面积,才能一下子炒熟。
处理肚头就更复杂了。猪肚分成四个部位,紧接食管的叫瘤胃,最大且带小肉瘤的叫肚板,两块肚板相连之处有一条肉峰,最嫩,称为肚领,肚领去皮只用内部净肉,又白又厚又脆,即是肚头,又叫肚仁。
肚领去皮要靠手撕,又是考功夫的,撕得不好,脆性尽失,只能用碱水来浸。这一招不是不行,另有一道老法川菜四上玻肚,就是靠碱水把肚头薄片发得像玻璃般透明,但每道菜都有自己的格,乱来一气可不行。
将肚头的油筋去掉,剞成十字花纹,深度占肚头的三分之二,切成长六分的菱形块,盛入碗内,加湿淀粉和精盐拌匀。同时将绍酒、精盐、湿淀粉、芝麻油、肉汤调成芡汁。
不管是火爆肚头、火爆猪肝还是火爆腰花,基本的调料和芡汁是一致的,肚头色白,不能上色,肝和腰色深,干脆再加一点酱油。
锅内下猪油,猛火烧至八成热,放入肚头爆散,加姜蒜、箭头子葱、箭头子泡红辣椒、木耳、玉兰片、豌豆苗兜几兜,烹芡汁,颠翻几下即成。
成菜颜色煞是好看,肚头白、辣椒红、木耳黄,爽心悦目。不用玉兰片,换莴笋条亦佳。
配菜的口感和形状也要相宜,脆配脆,软配软,硬配硬,条配条,丁配丁,块配块,不能错乱。像葱和泡红辣椒,都要两端斜切成“箭头子”,有些书上混淆成“马耳朵”,后者实际只是一端斜切的。
切“箭头子”的原因是爆炒时争分夺秒,要极速地炒烂出味。葱和辣椒的用量皆不多,各二钱足矣,泡辣椒的作用,提香多过增辣。
肚头会出水的缘故,故芡一定要打好。总之凭经验,观察肚头的形状变化,火候一到,即把芡汁烹下去。到底什么是正确的火候,没办法用文字形容,得靠师父教徒弟,师兄带师弟,慢慢体会。
眼下的养殖猪偏瘦,肚头的厚度往往不够。我有时想吃此菜,邓师傅买不到合格的货色,只能作罢。
但邓师傅何等样人,换做火爆鱿鱼或者火爆鲍鱼给我吃,水准高超。有人质疑,川菜师傅怎么懂得炒海鲜?邓师傅笑道:“一窍通百窍通,食材的特性相近,有何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