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切只为过日子
2011年初春,那时候微博正火,大家每天都兴致勃勃地评论转发着大事小情。可我这个专业码字、拍片近二十年的人,对这140字的微博体就是有障碍。总觉着带署名的稿子更要谨慎、认真,哪怕只是寥寥几句,也得言之有物,那些联合国秘书长该操心的国际大事离我太遥远,采访不到不能瞎编不是。职业病真心要不得。
一天烧好晚饭后,拍了张照片发到微博上,算是一条更新。记得那天发的是青豆腊肠炒笋丁,用了个蛮好看的盘子,一旁还配了枝红豆。职业病就是这么时不时爆发一次。随后微博上就热闹起来,大家各种评论,有嚷嚷着饿了的,也有专门来看餐具的,还有亲弱弱地问青豆和豌豆是同一种豆么?
我一一回复后,第二天继续发#每日一菜#,就这样春夏秋冬的一直到现在,整整有六个年头了。朋友们戏称我为厨娘,或是慢慢地用“绿色蝴蝶”取代了我的真名,我都笑纳。蛮好的,在网络时代,大家有几个花名那是必须的。
从微博到后来的微信公众号“蝴蝶厨房”,我从每日一菜,开始写一些生活小文,说说时令、节气,或是江南的习俗。谷雨的新茶,端午的五黄,中秋的冰皮月饼,每一个节令我都和家人一起认认真真地过,然后认认真真地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小伙伴们每到时节,也会来我这叨叨,问冬至该怎么进补,咬春的时候春饼里应该配哪几样菜,我也很高兴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替代百度百科,告诉她们各种心得。最起码有图有真相,可行指数绝对靠前。
我们时常会说,老底子的人是怎么怎么过日子的。对了,木心说得好——“从前慢”。那种慢悠悠、笃定过日子的心态如今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差开追思会去缅怀了。其实,日子一直都在,四季轮回的时候,菜场里的蔬菜瓜果都会产生变化。马兰头一年真的就那么几天好吃,海棠花一落,它也开始下市了。日本人把这种机缘描绘得比较严肃,“一期一会”,我们的外婆们则务实很多,一碟子的香干马兰头,就把这春的滋味尽收其中。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在这寻常日子里。
我在微博上的签名里写过“厨艺写字和插花,一切都只为过日子”。书中的时令小菜是做给家人吃的,照片大多是先生拍的,那些生活经验是父母和长辈留给我的。回忆着小时候的日子,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同时,我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和我一样,有段美好的记忆,长大后知道该如何用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记得立夏的时候煮份豌豆糯米饭,一人食还是两人份那都不重要,开心就好。元宵节的汤团也不是只能去超市买,糯米粉和上水,是可以包出香糯芝麻汤团的。
佛家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春花秋月都有它美好的时候,希望我的这本岁时历能伴随大家翻过四季,从清茶喝到热酒,来年再熬一锅腊八粥。记得一定要凑满八样。
绿色蝴蝶 郑静
写于2016年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