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职能
【本节任务】
掌握管理概念与职能;理解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管理活动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产物,在集体劳动的前提下,为使劳动有序进行,获得人们期望的劳动成果,就必须搞好协作,进行组织与协调,这就产生了管理。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等宏大工程的建设,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年代,没有有效组织、协调是难以建成的。
管理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为“管辖”和“治理”。“管辖”是指管理所达到的范围,是权限;“治理”则是指管理权限的运用,综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在一定范围内,对人员和事务的安排和处理。对于管理的概念,随着管理的发展,管理定义也存在的多样化。泰勒认为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方法经过他人努力来达到的艺术;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马克斯·韦伯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美国管理协会认为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努力来达到目标。这些不同的观点,虽然在认识上有所差别,但都丰富和发展了管理理论,对人们加深对管理的认识大有裨益。
我们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其所辖范围内组织资源,有目的地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组织资源与组织活动,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根据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管理的几个特征(见表1.1)。
表1.1 管理定义的理解
拓展学习
为了增强对管理概念理解,推荐读者通过下面链接及其二维码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教授的《中国管理10大解析》一书值得读者关注,网络上不少内容源自该书,如下面链接中博文《如何理解管理》有助于读者增强对管理概念的理解,其主体内容来自陈春花教授的图书或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18b7a801016v5d.html
下面链接是杨远望在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中的讲座视频《成功管理系列之三——管理一点通》,本视频对读者理解什么是管理有一定帮助: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MzIyMzU2.html
二、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一)管理的两重性
关于管理两重性有两层意思,一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来分析,管理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由生产过程本身的两重性决定的。由于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统一体,决定着管理也具有组织生产力与协调生产关系两重功能,从而使管理具有两重性(见图1.1)。
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管理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因为管理是一切共同活动所要求的,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产生的,是社会协作过程本身的要求。在管理活动中,为了有效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对一个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其职能活动进行协调,促进生产力的科学组织。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管理的共性,因为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力配置、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手段和方法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没有本质区别。它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图1.1 管理属性的关系图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属性,表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管理实际上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做成的行为,所以管理过程必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不涉及经济利益的调节。因此管理体现着阶级、社会集团、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与生产关系的性质相联系。管理或多或少是为了实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特殊利益而进行的,生产关系性质不同,管理的社会性质、目的就不同。这种调整生产关系的管理功能,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故称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管理的个性。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从管理的客观性与实践性来看,管理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人类长期以来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实践,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作为一门科学,管理规律要求应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管理科学是把管理的规律性揭示出来,形成原则、程序和方法,来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予以普遍性指导,使管理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承认管理的科学性,就是要求在人们的管理活动中要不断发现并摸索管理的规律性,按照管理的规律来办事,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搞好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所谓管理艺术,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针对管理对象,为实现管理目的,在管理原理、原则指导下所掌握和运用的富有创造性的各种管理技能、技巧、才能和方法。管理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弹性,它受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环境等多因素制约与影响: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也就是管理不能照搬教条,管理理论作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有效。管理者要从管理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与管理的技巧,掌握应用艺术,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迪克·卡克森说:“管理技巧是所有技巧中最大的一种技巧。”现代管理者应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艺术,即对人、对事、对时间的管理艺术。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决定了管理者不只是需要管理知识,掌握管理的理论,还需要依靠人的经验、才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倡管理的灵活性与创造性,通过两者的结合,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课堂讨论
“管理无定式,处处皆学问”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的什么特性?
有移动设备的读者可通过下面链接或二维码阅读汤习斌《管理艺术:闲谈管理的艺术性》中《国王与画师》的故事,以利深入讨论:http://www.thldl.org.cn/news/1006/41904.html
(二)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就是指管理活动的职责和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在管理过程中施加影响的具体体现,是涉及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由于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决定了管理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社会生产关系。而这一基本职能的实现,必须有赖于管理所具有的一些具体职能来实现。有关管理所具有的具体职能,管理学者的观点随科技进步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具有四大具体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结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还应该加上一个创新职能。
1.计划
计划职能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状况,决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活动所进行的具体设计、谋划及具体的部署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之前,首先应有个计划,预先决定干什么(what)、为什么去干(why)、如何去干(how)、什么时候去干(when)以及由谁去干(who)等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广义的计划包括决策,但由于在管理活动中决策日益重要,有人把决策从计划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职能。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组织职能一般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建立、职权的分配与职责的落实、人员的选拔与配置、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组织职能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计划有效执行的一种功能。任何一项决策、计划,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并得力地组织实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领导
领导职能是管理者依据组织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去指挥、命令、引导和激励下属,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领导方式的选择、领导影响力的综合运用、员工的激励、有效沟通的实现等。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要进行有效地管理,当然不同管理层次、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领导的内容及其侧重点有所差异,管理者要具有从事其所领导职位相应的素质与领导艺术。
4.控制
控制职能是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目标一致而采取的一切活动。控制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衡量成效与纠正偏差的动态过程。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总是希望管理对象的经济活动过程产生合乎目的地变化,为此管理者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动态监控。
5.创新
创新是人类根据需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过程。在英文中创新是innovati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三层含义。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使用“创新”一词,将“创新”界定为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认为“创新”是企业把一种从来没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以获得“企业家利润”。他把“创新”的内容归纳为引进开发新产品(即产品创新)、采用新技术(工艺创新)、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新供应源(市场开拓创新)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形式(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五个方面。
“创新”和“innovation”的原词含义都是对旧事物的破除和创造新的事物。随着创新理论的发展,“创新”向更为广泛的范围应用扩展,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同时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