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渭河陕西段绿色景观长廊的外部性分析
一、案例内容
案例名称:渭河陕西段绿色景观长廊的外部性分析
资料出处:华商报 http://ehsb.hsw.cn/
案例说明:
从2011年起,陕西省将集中花费5年时间、600亿元换回渭河曾经的辉煌。2011年,陕西省沿渭的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区域内渭河整治工程陆续动工。长期以来,洪涝灾害、泥沙淤积、堤防支离破碎、水质污染、来水少、河道满目疮痍6大顽疾困扰着渭河,对渭河的过分依赖和掠夺式利用,让渭河不堪重负。此次治理的时间表:2011—2013年,重点开展防洪工程建设与河道清障整理工程;2012—2015年,建设生态景观、水污染防治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堤防整治工程,建成后,宝鸡、杨凌、咸阳、渭南等4个城市(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西安城市段为300年一遇。5年后,渭河两岸将建起坚实屏障保关中安澜,堤路宽敞的滨河大道堪比高速路,河道内清水悠悠,大堤两岸可欣赏绿色景观长廊,周围还围绕着区域经济产业集群,成为城市新出现的景点和经济发展新区域。为此,陕西省在5年内陆续投入607亿元,整治规划加宽堤防432千米,新建堤防43千米,扩建和新建支流口交通桥37座,建成绵延474千米长的堤防绿化,并修建5处水面景观和55处河滩公园等。
二、案例分析
1. 渭河绿色景观长廊的正外部性
(1)缓解“热岛效应”,凸显生态环保价值
经过综合治理,使目前杂草丛生、混乱不堪的河道变成水质清澈、水流畅通、绿草遍布的新河道,形成一个有活力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后的渭河生态区万亩林带每天产生的大量富氧空气源源不断地被风吹往市区,将大大提升城市空气的含氧量;而且,未来渭河生态区的园林植物和水体能够滞留城市空气粉尘,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水一样的天,天一样的水”的城市生态环境愿景将不再遥远。
(2)发挥经济的带动作用
如今,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工建设,将为周边农业观光、水产养殖、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旅游餐饮和高尚住宅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当地必须调整原来的经济产业结构,使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调整和改变相应的交通、通信、贸易、金融、建筑等行业,带动沿岸地区经济结构和部门布局的改变,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
2. 渭河绿色景观长廊的负外部性
财政资金的巨大投入对省内其他公共服务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专项财政资金投资主要用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公共服务领域。陕西省地处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财政资金投资的地方很多,如陕北黄土高原、陕南环境治理以及全省卫生教育住房等重要方面。要使有限的财政投资充分发挥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就需要将财政资金投向能有效改善陕西省投资环境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这样就会影响财政资金对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
三、启示
综上所述,将渭河陕西段建设绿色景观长廊的负外部性内化,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财政支出结构的多维度设计
公共财政支出按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维持性支出三大类,三者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共财政支出使用结构。社会性支出用于提供社会性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社会服务越来越被公民看作是其基本权利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政府对其他公共事业的投入。所以政府应该注意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 加强财政资金执行过程中的集中监管
(1)随着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以及财政投入资金的不断划拨,相关监管部门应随时掌握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方向、结存等情况。同时,对管理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追踪监控,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及时监控,真正将监督寓于财政投入的管理全过程。
(2)监督的重点是财政资金投入过程中的连续性,看预算支出是否被截留、占用、挪用,是否有私设“小金库”行为,预算支出是否及时拨付,支出的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巧立名目、虚报支出、弄虚作假等行为,预算调整是否经过财政审核,预算会计的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合法等。
参考文献
1. 冽玮,金鑫.渭河陕西段将建绿色景观长廊[N].华商报,2010-02-18:2.
2. 唐娟.政府治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2.
3.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7-230.
作者:孟耀;修改人:常宇航(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