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资产池
当一家公司决定要创设一个资产证券化后,第一步就是要识别需要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在识别资产池时,要格外注意如下四个要素。首先,资产池的规模是固定的。考虑公司资金的需求,以及接下来资金的计划用途。对于平时专注于发放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常规事务的发起人而言,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收益可以随后继续用于未来的贷款发放。融资的规模是在两者之间权衡的结果,一个是重复进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成本,另一个是在资产证券化与所融资资金的再投资间必然会发生的负持有(negative carry)。
其次,必须明确确定需要进行证券化的资产的类型(如资产是高息差还是低息差,优级资产还是次级资产),这个决定只能参照发起人/卖出方的目的来制定。例如,发起人/卖出方的目的是获取超额利差和最大化销售所得。 [1]给定这个目标,加上次级资产比优级资产有更大的超额利差的事实,公司可能决定对次级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
再次,重要的结构化因素是,资产池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如果交易确定,某个特定时期的本金还款作为新资产的再投资,这个结构被称为循环结构(revolving structure),这个特定期间叫作循环期(也叫封闭期),这个资产池基本上是动态的。循环结构的局限性是,如果资产池的久期较长则难以应用。
最后一个重要的资产池选择的考量因素是,资本释放(capital relief)可能是监管方面,也可能是经济方面。监管资本释放(regulatory capital relief),是对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必须维持的最小资本金方面的监管要求,这个资本规范的国际公约通常为《巴塞尔协议Ⅰ》或者《巴塞尔协议Ⅱ》。这些资本要求是基于风险加权资产,资产证券化可以将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其结果就能帮助机构达到监管资本释放的要求。因为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风险权重,也因为不同的证券化有不同的监管资本结果, [2]当能促使资本释放最大化的时候,发起人最有动力进行资产证券化,这个趋势叫作监管资本套利(regulatory capital arbitrage)。同样,领先的银行也有它们自己的经济资本模型,即分配资本给有相似收益波动率的不同交易模块的模型,资产证券化可以作为经济资本管理的一个工具,因为它通常可以覆盖发起人的下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