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互联网上半场明星:前后台业务模式
搞清楚了上半场的定义与出现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处于上半场的互联网公司内部最常见的业务开发组织形式:前后台业务模式。
一说起“前后台”这个词,相信大家在平日的工作场景中一定听过很多关于前后台的叫法,比如你可能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中看到有以前台人员、后台人员划分的人员架构,而在软件研发过程中研发同学又会说代码要做好前后台分离。那么这里的“前后台业务模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要正确地认识前后台业务模式,准确来说,我们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一起解读。
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从公司组织架构的角度将公司内的人员划分为前台、后台两部分,具体如下:
前台人员:主要负责承接项目、对外谈判、资源对接,具体岗位可以是销售、售前、商务等。
后台人员:主要负责支持前台,将前台的业务需求予以实现,具体岗位可以是研发、测试、用户界面(UI)、产品等。
从微观角度来看,对于任意一个企业所提供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其内部的研发产物都可以分为如下两部分。
(1)前台
所谓“前台”就是由各类用户终端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企业与用户的一个触点,也是企业真正与用户产生交互的部分,具体来说也就是正常环境中用户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产品部分,如可在应用商店下载的App(像微信、抖音、手机淘宝),或者以网页为载体的应用等。而一条产品线也可能有多个用户触点,如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手机H5站。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前台系统都是用户首先对一个产品整体建立认知与产生评价的地方。比如,大家对于微信的理解就是这个前台App所展示的一切:一个绿色图标的应用,里面有我的A、B、C等好友,当我需要和朋友进行一般性沟通时会到这里联系他们。
(2)后台
后台系统主要指可以管理企业的核心资源(数据+计算)的系统,具体来说可以再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系统,如订单管理系统(O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为前台提供计算服务的基础平台,如数据压缩能力、并发等。
后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提供的服务都是不被普通用户所感知的,整个系统对于用户来说是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用户也不会为此买单。就像用户不会因为应用的并发能力和传输速度而记住微信这个产品一样。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本书中我们谈论的“前后台”都是微观定义,即从应用内部来看。
在简单了解了前后台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就可以用一张图来概括描述前后台交互模式,如图1-6所示。
图1-6 前后台交互模式
通过这张图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前后台交互模式的核心:由后台提供能力与计算,前台将后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封装,并以图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让用户能更容易地使用公司提供的服务来解决个人需求。
举个通俗点的案例来说,我们去任意一家超市买东西,在超市货架上所陈列的各种商品与其中的导购员共同组成了我们能感知到的超市前台。
可是在这个超市背后它具体是怎么经营的、是怎么进货的、是怎么定价的,我们都无法得知,所以这一整套内部运营体系就被称为超市的后台。
同理,对于我们看到的网站,其文字、图片、视频就是网站的前台,而网站是怎么运行的、是怎么设计运行程序的、是部署在哪个服务器上的,这些我们都是看不到的,而这些东西共同组成了网站的后台。
因此可以说,前台就是我们最终交给用户操作使用的程序代码,而后台是对用户每次点击的操作进行对应逻辑响应的程序代码,我们通过封装将运算的复杂过程放在后台,不直接显示给用户,从而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