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机的基础操作
选好相机后,就要开始学习如何操作相机了。为了拍摄出满意的照片,必须从基础原理开始学习。以下是关于相机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针对初学者,如果你已熟知相机的基础操作,完全可以跳过本节。
首先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下面以数码单反相机为例。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及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把某一瞬间被摄体的光信息量经镜头汇聚在感光元件(CCD/CMOS)上,并通过A/D转换器将光电信号转化为数码信号,再经处理器加工后被记录在相机的内存卡上的。由此就可以推断出,光和时间对于摄影的重要性。
1. 曝光
曝光是指相机内的感光元件接收到外界光线并将其记录下来的过程。因此,光线的多少直接影响曝光时出现的情况。如曝光不足会使照片颜色黯淡、偏色;曝光过度会使照片颜色发白失去细节。因此,只有正确的曝光设置才能获得完美的色彩还原。控制曝光的三个要素是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
(1)光圈
光圈是指镜头内控制进光量的装置。它通过调整通光口径的大小来控制进光量的多少。通光口径越大进光量越大,则画面越亮;通光口径越小进光量越小,则画面越暗。光圈的大小用f/1.2、f/1.4、f/8、f/16来表示,称为f值。f值越小,镜头的通光口径越大,即光圈越大;f值越大,镜头的通光口径越小,即光圈越小。除了控制画面的明暗,光圈还能控制景深。
景深是指对某个物体进行对焦时,该物体从前至后有一段清晰的范围,即为景深。
在相机与被摄体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大;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小。要根据不同照片想要传达的不同信息来决定景深的大小。如在杂乱的环境中,可以利用较小的景深将主体从环境中凸显出来;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可以选择使用较大的景深来表达一种画面的延续感。
景深除了用来表现不同的拍摄主题,还能增加对焦误差的余量。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就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来增加景深,以保证对焦的清晰程度,避免操作快门过早或过晚所造成的画面模糊。
在美食摄影中,我喜欢使用大光圈的镜头进行拍摄,它能产生较好的虚化效果,并能从氛围中突出主体。
除了通过光圈来控制景深,还可以通过改变对焦距离,以及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来控制景深。
改变对焦距离是指焦距也会影响景深,当使用短焦距镜头时,所得到的景深会比长焦距镜头更大。因此,通常会选择广角镜头来拍摄风景、建筑类大场景照片;选择长焦镜头来拍摄远距离的景物,以达到压缩空间突出主体的效果。
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是指:在相同光圈条件下,通过调整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使景深发生变化。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越小;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2)快门速度
快门是指用来控制相机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它能帮助光线在一定时间内照射到感光元件,是控制相机曝光的一个变量。快门速度是通过快门幕帘控制的。快门速度越慢,照射到相机感光元件的光就越多,画面也就越亮;快门速度越快,照射到相机感光元件的光就越少,画面就越暗。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相机的常用快门速度包括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1/2000秒等。每往下调整一挡快门速度,曝光时间就会减少一半,如1/60秒的曝光时间只是1/30秒的一半。它们在相机上被标记为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等。
利用快门速度能体现不同的拍摄主题,针对运动物体,可根据它的速度、方向、距离,以及使用镜头的焦距来选择快门速度,如体育运动中的定格照片、飞翔中的鸟儿照片等。
在美食摄影中,也时常会使用高速快门来定格物体的运动瞬间,如喷溅的液体、食物制作过程中的烟雾和粉末等。它们都是运动中的物体,通过高速快门的捕捉,可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具体的拍摄方法及案例将在第七章进行详细讲解。低速快门则多用于风光摄影中的艺术创作,如水流、星轨、车流等。在美食摄影中,低速快门通常用于自然光源不足的情况,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让更多的光线照射至感光元件,以保证照片的正常曝光。
(3)感光度
感光度(ISO)是用来衡量底片对光线敏感程度的指标。在数码相机中,感光度由100、200、500、1000这样的数值来表示,其数值越大感光度越高。不同相机的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但好的相机总是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拍摄中,提高感光度可以使照片变得更亮,这种改善曝光的方法大多用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但调节需适度以免造成曝光过度。在正常拍摄时,通常会将相机的感光度调到最低,以保证照片的画质,将噪点降低。
噪点指当CCD/CMOS接收光线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时,图像中所产生的一种电子噪声的表现,呈现的照片画质较差。因此,在设定感光度时,要尽量选择条件允许范围内最低的感光度。
2. 测光
数码相机可通过测定拍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来完成曝光量的计算。大多数相机都具备以下4种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指将画面分割成多个测光区域,先对每个区域进行测光后,再整合计算得出一个曝光值。这是一种智能的测光方式,可作为相机的默认测光模式。它适用于风光、集体合影、抓拍等场景的拍摄,可针对画面进行全局测光,能照顾到整体亮度。
局部测光:指针对某个局部进行测光。适用于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的反差,且主体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的拍摄情况。它的测光范围相对狭小,适用于光线反差明显、逆光、舞台演出等场景的拍摄。
点测光:指针对精准的小范围物体进行测光,不用考虑画面中其他部分的情况。通常测光区域仅为1%~3%,这种测光方式精度较高,适用于想要突出主体的拍摄思路,如人像、静物均可。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指默认将画面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其他部分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辅助作用。这种测光方式使用广泛,可使画面曝光更加均匀,且符合大众的拍摄习惯。
在自然光源下,遇到相机的测算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效果不相符的情况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对画面进行调整,手动调节画面的明暗,自主决定最终的曝光效果。在美食摄影中,盘中的美食是画面的重点,但由于其面积并不是很大,所以通常会采用局部测光或点测光的模式来进行拍摄。
3. 对焦
对焦指相机通过调节焦点距离使拍摄对象成像清晰的过程。同样,针对不同类型的拍摄对象要选择不同的对焦方式。相对静止的物体应选择单点单次对焦,如美食、风景等;垂直运动中的物体应选择焦平面对焦,如蒸汽、水花等;微距或一些特殊场景应选择手动对焦,如隔着玻璃的拍摄等。在大部分美食拍摄中,我都会在自动对焦模式下选出画面的重点位置,并对其进行单点单次的对焦。
4. 相机曝光模式
一张照片的曝光是由光圈、快门和感光度决定的。因此,在拍摄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和主题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曝光模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它通常分为以下5种模式。
全自动曝光模式(AUTO挡):相机自动测光并设置光圈、快门、感光度、白平衡等,按下快门即可拍摄。此模式适合新手使用。
程序曝光模式(P挡):相机根据外部拍摄环境及内部存储资料自动生成一个合适的曝光组合。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对光圈、快门进行调整,也可以自动或手动设定感光度,它能快速地获得合适的曝光。此模式适用于抓拍场景。
光圈优先模式(A挡或AV挡):相机自动配置快门速度,可手动控制光圈大小,感光度可设定为自动或手动。光圈优先模式可根据照片的主题来确定景深的大小,适合拍摄静物和人像。
快门优先模式(S挡或TV挡):相机自动配置光圈大小,可手动控制快门速度,感光度可设定为自动或手动。快门优先模式可获得理想的快门速度,如定格运动瞬间和获得运动轨迹,适用于新闻、体育类的抓拍场景。
手动曝光模式(M挡):通过手动控制光圈、快门、感光度,所有的参数都由摄影师手动控制。此模式适用于影棚中的闪光灯拍摄及其他创意拍摄。
拍摄美食摄影时,我一般在自然光源下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在人造光源下选择手动曝光模式。针对运动状态中的食物我会选择快门优先模式,并尽量将感光度设置为最低,以此保证照片的画质。
5. 相机的驱动模式
相机的驱动模式就是按下快门时的拍摄模式,包括单张拍摄模式、连拍模式及自拍模式。日常拍摄中最常使用的驱动模式就是单张拍摄模式,这里不用做过多解释。下面重点介绍连拍模式和自拍模式,连拍模式能进行抓拍,特别是高速连拍模式的设置对美食摄影中动态瞬间的捕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水花飞溅、烟雾蒸汽、颗粒分明的粉末等都是通过高速连拍模式拍摄出来的。在拍摄时,按住快门不放,即可开始高速连拍。自拍模式一般要配合三脚架进行使用,大部分相机的自拍模式中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2秒倒计时遥控;另一种是10秒倒计时遥控,只需选择其中一种模式并在倒计时结束前做好想要的动作即可。自拍模式是单独一人进行拍摄时的好帮手。
6. 相机的白平衡
白平衡即白色的平衡,可使白色成像为白色。
为什么要调节白平衡呢?白色不就是白色吗?实际上,白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被不同色彩的光线照射着,就太阳光来说,不同的时段太阳光也会有不同色彩的光线。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天空是泛着蓝色的;日出时大地是金黄色的;正午万物趋近于其固有的颜色;日落时世界又是橙红色的。除了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也同样有着不同的色彩,在日光灯环境中拍出的照片会泛绿色,在钨丝灯的照射下照片会偏黄,在烛光的照射下照片会偏红。由此可以看出,物体的颜色会因为照射的光线而产生变化,所以,不同光线环境下拍摄的照片就会有不同的色温。
色温是用来描述光线颜色的计量单位,用K(开尔文温度)表示,指绝对零度以上的温度。当光线的颜色呈黄色、橙色、红色时,色温偏低;当光线的颜色呈白色时,色温正常;当光线的颜色呈青色、蓝色、紫色时,色温偏高。这种设定方法与通常认为的“冷”和“暖”刚好相反,即色温越高,色调越冷。
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人眼都可以通过自我认知,自动将物体还原成固有的颜色。但相机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感光元件无法像人眼一样自动修正光线的变化,所以才会产生偏色的照片。
为了解决照片的偏色问题,还原物体本来的颜色就需要调节相机的白平衡,只有将白色还原成白色,画面中其他物体的影像才能变回其原本的颜色。数码相机可运用以下4种方法来调节白平衡。
(1)使用自动白平衡就是依靠相机计算出现场环境的色温并进行自我调节。这种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大部分自然光源的拍摄环境,但它并不会永远正确,当自然光源中出现其他人造光源干扰时,它就无法计算出准确的色彩还原值了。
(2)根据拍摄环境选择不同的白平衡模式,将光源种类和色温值分挡选择白平衡。相机中所提供的白平衡模式,如日光(约5200K)、阴天(约6000K)、钨丝灯(约3200K)、日光灯(约4000K)等。这些模式包含了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拍摄场景,只需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即可。但在更为复杂的光线环境下,就无法针对场景做出准确的判断了,这时可以选择手动调节色温值,通过反复尝试,直至满意。
(3)利用白平衡工具设定现场白平衡。在拍摄现场,利用白纸、灰卡等白平衡工具,选择手动对焦模式,调整好构图后进行拍摄,然后在菜单中选择自定义白平衡,并选中刚刚拍摄完成的照片即可。因为相机确定了标准的白色,其他颜色就会以此为基准进行调节,这是相对准确的白平衡调节方式。
(4)通过后期处理调节白平衡。利用后期处理软件对照片的白平衡进行调节,但在拍摄时必须选择RAW格式,因为它可以记录照片的原始信息。
在美食摄影中需要使用正确的色彩来进行还原,偏色的照片会降低食物的吸引力。在其他摄影门类中,有时会利用色温调节来为画面制造不同的氛围感,如使用较低的色温可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温暖等。
7. 照片格式
照片格式即计算机存储照片的格式,常见的存储格式有RAW、JPEG、DNG、PSD和TIFF。拍摄时,可选择RAW格式或JPEG格式。
RAW格式是指“未经加工处理的东西”。该格式的文件中包含了照片的所有原始信息,从而保证了照片的画质和颜色。它对于后期处理的宽容度较大,多用于商业拍摄或需要进行大量后期处理的情况。RAW格式的缺点是文件存储的容量较大,兼容性差,需要使用特定的图片处理软件才能进行读取和修改。
JPEG格式(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照片专家组)是最常用的照片格式,是由一个软件开发联合会组织编制出来的一种有损压缩的格式。它利用可变的压缩比控制文件大小,将图片中不重要的信息丢弃,以此将图片压缩在一个很小的存储空间内。这样的文件大小虽然方便进行传播和分享,但不适合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操作,会造成更多的画面质量损耗。就美食摄影而言并不需要过多的后期处理,照片也主要用于网络传播,所以JPEG格式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完全可以选择同时存储以上两种格式,这样会带来更多的选择余地。
除了以上两种照片格式,还应该了解DNG格式,它是Adobe公司为了解决RAW格式兼容性差的问题而开发出来的一种通用的RAW文件存档格式。它可以被更多的软件打开,如Windows和Apple的自带图片浏览软件,可有效地对原片进行管理。在Photoshop或Lightroom中可以将RAW格式转换为DNG格式,以便在后期处理时能更好地使用和维护。
PSD格式(Photoshop Document)用来保存经Photoshop修改制作后的文件。它可以分步骤对图片信息进行保存,多用于存储还未处理完成的图片,可方便进行反复修改使用。但是PSD文件只能通过Adobe的相关软件打开,使用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
TIFF格式(Tag Image File Format)具有扩展性、方便性、可改性等优点,并能支持更多第三方软件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文件的包容性。TIFF格式也是一种摄影师常用的图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