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差效应:平等,是沟通的基础
人与人的一切交往,都要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假如一个人总是藐视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很难继续交往下去,也无法实现顺畅的沟通。可以说,平等是沟通的基础。前文我们说过,沟通的本质就是一问一答。这就像是流水,既要从这头流到那头,也要从那头流到这头,如此才能带着信息不停地循环往复,最终实现信息的传递,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彼此间的了解,相互信任。但是,如果地位不平等,谈话的两头就拥有不一样的高度,那么流水只会从高处流向低处,根本无法再从低处流到高处。如此一来,问答的往来自然无法实现,沟通也就成为不可能。
所谓位差效应,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指两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因而导致心理上也存在差距。心理上占据优势的人,会因为自己高于他人而无形中凌驾于他人之上;心理上处于劣势的人,又会因为心理上感到自卑,而无法直面他人,总觉得矮人三分。由于这个原因,存在位差的人之间,就会因为不平等而无法顺利沟通。当然,为了实现顺畅沟通,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减弱和消除位差,从而使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更加顺畅、自然。
毋庸置疑,心理上的优势会影响人们的发挥。诸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比我们强很多的人时,我们往往感到精神紧张,无法自处。相反,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如我们的人时,我们会有明显的心理优势,因而感到从容自如,甚至超常发挥。所以,我们除了要消除位差之外,还要努力正确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把自己看得更加髙强一些,从而争取超常发挥。
在美国,有个有钱人一心一意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却总是无法如愿以偿,为此他非常苦恼。有一天,有钱人在商场门口看到一个乞丐,因而想道:假如我捐一个金币给这个乞丐,他那么穷,一定会尊重我的。为此,富翁拿出一个金币,居高临下地扔到乞丐面前的破碗里。出乎他的预料,乞丐听到金币与破碗碰撞的清脆响声,连头都没有抬,而是依然自顾自地抓虱子。有钱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愤愤不平地说:“我给了你金币,你却连声谢谢都不愿意说!”乞丐依然头也不抬,不以为然地说:“不想给,你可以拿回去。”有钱人更生气了,掏出十个金币接二连三地扔到乞丐的破碗中。不承想,乞丐依然不愿意表示感谢,仍是对有钱人爱搭不理。
有钱人气愤不已,怒吼道:“我给你这么多金币,你不会说声谢谢吗?”乞丐慵懒地说:“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我的尊重。”有钱人气昏了头,说:“我愿意给你一半家产,你尊重我吧!”乞丐又说:“如果我和你一样有钱,我岂不是更不需要尊重你了?”有钱人狂躁不安,喊道:“我把所有家产都给你呢?”乞丐说:“那就该我这样施舍你了!我变成有钱人,还有必要尊重你吗?”乞丐挑衅地看着有钱人,有钱人突然间恍然大悟,他紧紧握住乞丐的手,说:“谢谢你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说完,有钱人把之前扔到乞丐碗里的金币捡起来,毕恭毕敬地放到碗里。乞丐也改变态度,一本正经地对有钱人说:“不用谢!”
乞丐教会有钱人,哪怕面对一贫如洗的乞丐,也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平等的沟通,这样才能赢得乞丐的尊重,才能与乞丐更好地沟通。在这个耐人寻味的案例中,有钱人一开始仗着自己有钱,自视甚髙,对乞丐颐指气使。后来,乞丐对他的不尊重和不道谢,才使他意识到哪怕面对乞丐也要平等对待。真正的尊重,恰恰来自于平等的沟通。
从客观角度分析,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必须竭尽所能获取更多有效有用的信息。一旦我们居髙临下,待谈话对象不够平等,那么我们必然会因此失去更多的机会,从而导致与他人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半途而废。从这个角度而言,自然得不偿失,损失惨重。所以,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平等对待他人,这样的交流才会更加真实自然,才能打动人心。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除了要加深对他人的了解之外,还应该尽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我们说出的话才更真诚,才能让他人对我们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