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玉器、陶器等多种工艺
一、二里头文化的玉器
二里头文化出土的玉器有乳白、淡青、嫩绿、灰褐色等色彩,制成琮、玦、玉刀、玉版等成品。此外,还有经过加工的骨、角工艺品及半成品,除作为生产工具外,也有束发用的骨笄。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有玉圭、玉璜、玉戈、玉刀、玉戚、玉坠。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一青白色玉琮(外径7.2~7.5厘米,高2.6厘米,图2-13),可能是夏代产品,已没有了良渚文化玉琮那种高筒形状,更像一只手镯的模样。陶寺遗址还出土有玉璧、玉环。
二、商代的玉器
商代的玉器已渐从实用转向欣赏,成为奴隶主所重视的装饰品,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代玉器,除一部分仿制兵器和工具,大都制作各种装饰观赏品,种类十分丰富。特别是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量商代玉器,多为商代玉器的代表性作品。
玉作为礼器在商代占有很大比例。造型有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玦、玉璜、璇玑等。
玉璧、玉琮主要用于祭祀。玉璧为圆形薄玉片,用于祭天,而玉琮为中有圆筒镂孔的方柱形玉雕,用于祭地。圭、璋为长条形的玉条,以其长短大小用于奴隶主贵族的身份象征。玦、璜、璇玑也作礼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有墨绿色的玉琮、绿色的玉璧和绿色的玉圭等。
这些玉器也多作为奴隶主贵族死后的陪葬品。
其他还有佩玉、玉人、玉兽,如玉蟠龙、玉凤、玉虎、玉熊、玉鹿、玉马、玉牛、玉鹰、玉鹅等。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一墨绿色玉龙(长径5.2厘米,短径4.8厘米,图2-14),形状颇似红山文化之玉猪龙。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一对《玉阴阳人》(高12.5厘米,图2-15),有早期的道教意味。
还有模仿生活用品或直接可以使用的玉器,如玉簋、玉盘、玉梳、玉调色盘、玉纺轮、玉觿(用于解结的实用器皿)等。还有用于仪式典礼用的玉石兵器,如玉戈、玉刀、玉矛、玉戚、玉斧、玉匕等。
殷墟妇好墓出土一商代晚期的《玉脊棱刀》(长13.2厘米,图2-16),刀尖上翘,凹背曲刃,背雕以锯齿状扉棱,刀身饰“S”形和圈形组合纹样。
殷墟妇好墓出土一商代晚期的玉匕(长14.7厘米,图2-17),棕褐色,直长条舌状,遍饰纹样,一面为五个蝉纹,一面为夔纹、兽面纹和目雷纹。
近年来,江西新干县大洋洲乡出土有大量商代玉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很多商代玉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皆藏有很多精美的商代玉器。
图2-16商代晚期玉脊棱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2-17商代晚期玉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2-18西周透雕玉龙玉凤人物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图2-19西周中期青玉龙纹佩故宫博物院藏
图2-20西周玉兽面纹上海市博物馆藏
图2-21西周青玉龙纹璜故宫博物院藏
三、周代的玉器
周代的玉器,由于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周代的玉器形制与商代类似,但造型更为丰富,风格更为活泼,品种更多,制作更为精美。
陕西长安张家坡村出土一西周青褐色玉鸟纹琮(长5.5厘米,宽4.3厘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藏),器表方体四面,中心圆孔,各面饰以西周常见的双勾线刻玉鸟纹。陕西长安张家坡村出土一西周透雕玉龙玉凤人物像(高6.8厘米,图2-18),有三龙一凤和两个人物,造型精美,线条圆润。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西周中期的青玉龙纹佩(长7.2厘米,图2-19),张着嘴,大大的臣字眼,卷翅鼻,蜷曲着躯体,好似把身体躲藏起来,睁着大眼紧盯着猎物,十分生动。
上海市博物馆藏有一西周玉兽面纹(高4.7厘米,图2-20),青玉,色泽温润,手法为浮雕加线刻,正兽面纹,大大的嘴,状若青铜器上的饕餮。
故宫博物院藏一褐黄色的青玉龙纹璜(长16.6厘米,图2-21),半环形,阴雕加双勾线手法,两面皆纹有龙饰,两端有齿牙。整体上显得分外典雅而尊贵。
周代的玉器,主要作为礼器使用,体现周代奴隶主贵族的名分等级。周代强调“德”的观念,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方面,前文我们已经有所讨论。
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合西周礼治的需要。因而工艺制作的样式,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的秩序感。总体来说,比较商代而言,周代的玉器风格更圆润、流畅一些。
四、商—西周陶瓷、石雕、牙骨雕、染织和漆器工艺
(一)商—西周的陶瓷工艺
青铜工艺的成本高昂,只是国王和奴隶主贵族能够占有和享用,广大的奴隶仍然使用陶器,因此,商代陶器得到普遍的发展。
在郑州商代遗址中,就发现有14座陶窑,发现有烧坏的陶器和陶坯。还发现陶印模。从陶器来看,有轮制和模制,也有轮、模合制。
在其他地方,商代遗址还发现有早期薄胎绳纹陶。
商代制陶手工业内部已经有所分工。
商代的灰陶比较普遍,出土数量众多,这种灰陶陶胎较硬,经久耐用。品种很全,烹煮器有鼎、鬲、甗、釜等,食器有簋、豆、碗、盆等,盛器有瓮、罍、壶、尊等。其上有绳纹、斜方格纹、弦纹等。
商代的白陶是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作,为奴隶主使用的珍品。器形有壶、罍、卣、觯、簋等,刻有饕餮纹、夔龙纹、回纹等。
河南安阳出土一商代《几何纹白陶瓿》(高20厘米,口径18.5厘米,图2-22),质地细腻,纹样粗细结合,刚健有力,器型端整。
商代已经出现了釉陶,釉色青绿而带褐黄,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原始瓷器。
周代陶器有了重大发展。近年来,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周代遗址中,发现一些原始瓷器,其中,安徽屯溪西周古墓出土有大量原始瓷器,有瓷碗、瓷盂、瓷豆、瓷尊、瓷盉、瓷盘等70多件,以瓷豆最多。胎质灰白,高岭土制作,敷有薄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西周的原始瓷尊(高17.7厘米,口径17厘米,图2-23),为屯溪的代表性作品,与西周青铜尊器型相同,侈口,敛颈,鼓腹,圈足,釉色薑黄,饰网格和斜波线纹,风格浑厚庄重。
长安张家坡发现的瓷豆、瓷罐,烧制温度已经达到1200℃。
江苏金坛鳖墩西周古墓出土有29件原始瓷器,有瓷罐、瓷碗、瓷盂等。瓷罐有两小耳,肩部饰有水波纹,腹部有编织纹,盖子上立有小鸟。器物内外敷满青黄色釉。瓷碗也有盖子,盖子上也装饰了小鸟,薄胎釉黄。
西周以红色粗泥陶为多,常饰回纹、重环纹、S形纹等。
(二)商—西周的石雕、牙骨雕、染织和漆器工艺
商—西周的雕刻工艺很发达,除了玉雕外,还有石雕、牙骨雕。其他工艺还有染织和漆器等。
殷墟出土了大量大理石雕刻,有坐人、虎、虎头人身怪兽、牛、鸱鸮、鹭鸶、蝉、蛙类等。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有虎纹大石磬,以双勾线刻表现了张口伸腰的猛虎形象,为石雕之珍品。
商人也利用废弃的牙骨进行雕刻。郑州紫荆山商代早期遗址发现有大量骨制成品和半制品。小屯北辛庄商代遗址发现有骨料和半制成品5000多件。殷墟妇好墓发现一件雕花并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30.5厘米),装饰有鹰纹、夔纹、兽面纹等。
商代时,野蚕已经发展成家蚕。在商代遗址里,发现有绢、麻织品的残迹。
漆是漆树之汁液。商人已经使用漆来装饰木器。在商代遗址里,虽没有漆器实物出土,但已经发现雕花木器的印痕,显示出朱红色的花纹。
西周时期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色等,已有明确分工。《诗经》记载有大规模养蚕植桑的情景。《考工记》记录了具体的染色方法,还记载了缫丝、漂白、晾丝的方法。《礼记》记载了丝绸色彩和丝织品的花纹。
在陕西、河南等地的西周古墓中,皆发现有周代漆器,这些漆器的色彩皆符合礼制的规定,《春秋·穀梁传》记载:“天子为丹,诸侯黝垩,大夫苍。”除了朱红色(丹)、黑色(黝垩)和青色(苍)三种色彩以外,周代还有白色漆。另外,在漆器制作上,周代已有蚌泡镶嵌手法。当时漆的使用范围已经很广泛,不仅车辆、兵器、木具使用,还用于编织工艺。
图2-22商代几何纹白陶瓿河南安阳出土故宫物院藏
图2-23西周原始瓷尊安徽屯溪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