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及方法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1 关于方法

在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中,不能盲目,不能混乱。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头脑清醒,条理清晰。所谓“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是指事物有其规律,引申为按规律、守规矩做事做人。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观点。按规律做事实际就是处理问题要讲究方法。

4.1.1 方法的含义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涉及方法问题,如“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方法就是“如何做”的问题,它是在理性思考中形成的。因而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离不开思维。“方法,行事之条理也”,凡能提供解决问题之道者,皆为方法。

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方法在哲学、科学及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定义。

从哲学的角度看,方法体现在对方法论的认识上。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一般方法,它是普遍适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理解方法论,离不开对世界观的认识。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注意到世界观在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即方法。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世界观与方法论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既没有与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孤立存在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一般说来,对世界认识的基本观点如何,观察、研究、改造世界的方法也就如何。用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便是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从科学的角度看,科学方法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在自然和社会领域形成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普遍遵循或使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在科学研究、开发应用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言之,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科学方法具有主体性、规律性和客观真实性的特征。主体性体现了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占有主导地位,是认识实践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目的性的充分体现。规律性一方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另一方面也是科学研究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过程必须系统化、程序化的表达。客观真实性是探索自然和社会,认识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它要求理论探索、实验验证、数据获取的认识过程必须严谨缜密。

从生活的角度看,方法问题决定着人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效果和效率,也决定着人的思维水平层次和自身的个性素养。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法,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有的人遇到事情优柔寡断,思想僵化,有的人却能当机立断,灵活多变。这固然与自身天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磨炼。常说的遇事顾全大局、换位思考,实际也是方法问题。社会纷繁复杂,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社会交往存在于人一生的每时每刻。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影响着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市场经济环境,在网络生活时代,人思考和处理任何事物都围绕“利益驱动”,有时不利于人的身心发展,也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学习方法,探索方法,不断提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水平,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重要标志。

4.1.2 方法的来源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寻求方法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方法都来自哪里?

首先,方法来自思考。不进行苦苦探寻,不经过深思熟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怎能得到?想办法,琢磨点子,盘算着怎么办,这些都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方法是需要思考的。机器运转不正常了,必须根据现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判断出是机械零件磨损了,还是电子元件老化了,抑或是控制环节失效了,从而找到机器维修的方法,确定维修方案。这个过程很大一部分是工程师大脑活动的结果,即根据问题现象和功能原理进行的细致思考。遇事没主意实际就是不愿意动脑筋,不主动思考,从而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思考本身也存在方法问题。如何思考?涉及最终形成的方法是否有效?可以说思考方法对于解决问题十分关键,它涉及许多创新思维的形式。

其次,方法来自知识。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再怎么思考也得不到好的方法。因此,方法的第二个来源就是知识。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成果总结,它包括对事物内在和外观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事物客观规律的系统认识。在思考问题寻找方法时,必须在相关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遇到问题时才能产生联想,才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比如,在研究机器的运动和动力问题时,必须懂得牛顿力学原理,借助于相关力学知识,才有可能取得研究成果,进而产生发明创造。获取知识的广与深,直接影响方法的形成及有效性。知识必须转化为方法才能服务造福于社会。

第三,方法来自经验。单纯的知识作为方法用于理性的分析、解题是可以的。对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工程建造物的发明创造方法,依赖单纯的知识是不行的。人们使用的物品来源于实践,其生产方法也一定是经过实践经验得来的。

经验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从广义上讲,经验也属于知识的一种。但经验更强调经反复实践获得的应用性极强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并伴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成熟。经验的积累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知识、经验、方法三者之关系如图4-1所示。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每一个环节的人,可称其为工匠。某一领域的工匠,必定对该领域的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专注于某个产品或某道工序,在精雕细刻过程中,改进现有方法,创造新的方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高度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和精髓。


图4-1 知识、经验、方法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