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简介
服装,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及经济的镜子,一直以来都是个引人关注的话题。而世界对服装之所以有莫大兴趣,相当一部分可以归功于服装设计师的贡献。正因为他们敢于不断挑战传统、打破规则,才得以有如此众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展示于世人面前。
作为世界最大的服装制造中心,中国长期以来被认为只会“复制”和“制造”时尚,却不会“创造”时尚。即使在中国,服装界的媒体和主流市场也由国际品牌所主导。在中国,即使有能力消费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古琦(Gucci)、夏奈尔(Chanel)之类国际一线品牌的人,对本土设计师的品牌也了解甚少——尽管一些设计师在服装圈内已被视为“大师”级人物。不少本土设计师如今也在中国服装市场颇有建树,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大众对本土服装设计师的了解、尊重及认知渴望,远不如西方大众对服装设计师的追捧。
然而时过境迁,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已经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今天的国际时装界,中国的新兴设计师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服装设计师。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的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师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是在现有的公开资料中,很难找到有关中国服装设计师的系统介绍。目前关于中国服装设计师的资料多见于杂志和报纸这类碎片式报道。在有限的书作出版中,关于设计师的介绍也大多像一份简历。
研究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成长,除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外,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特色”。中国作为一个有着独特政治经济体制、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和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造就了其服装设计师成长环境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研究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其实也是在研究中国服装设计师的“中国特色”,而这一特色恐怕也是其他国家的设计师所没有的。
本书共采访了中国十位极具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之所以选择这十位设计师,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这些设计师在服装设计领域内的建树当然是考量的首要因素。其次,这些设计师都有着自创品牌的经历。创造品牌这类经历对于衡量服装设计师的成功与否以及理解设计师成长的深刻程度都非常重要。若受访的设计师没有创造品牌的经历,对其的评估可能就会片面与单调许多。
设计师发展事业的地理区域(北方、中部、南方)、性别及年龄以及教育背景是否多元化(是否接受过本土教育、海外教育以及传统的本科教育)之类的背景因素也是考量之一。
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考虑因素。本书中所列的设计师的设计风格迥异,却又不乏时代特征。
毫无疑问,中国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绝不仅限于这十位,但本书的篇幅毕竟有限,无法尽录。我希望借助这十位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设计师的成长经历,至少能够让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