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信息化40年发展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信息化是行业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

纺织工业处于历史的新起点,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努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行业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加快创新发展,保持和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是相当一段时期纺织行业的重点任务。

一、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在纺织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纺织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占据国际主流地位,并不断扩大新技术在广大纺织企业中的应用范围,是纺织行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产品创新创意设计与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是纺织服装自主品牌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提升国际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基本出发点。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了行业的产品设计能力、研发能力,缩短设计研发周期,改变产品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状态。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密切融合,推进智能制造,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纺织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形象。

二、有效满足新形势下市场的需求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信息网络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差异化,消费模式更趋快速化、便捷化,使纺织行业的传统制造与销售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应用信息化管理与营销技术,是纺织行业提升市场反应能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开发应用新技术,创造新的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整合市场信息、制造和管理等资源,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提高制造企业响应差异化、快捷化市场需求的能力,是纺织行业在市场不断呈现新需求特点的情况下,有效满足消费需求、把握市场机遇的根本途径。

三、有利于突破要素资源环境制约

在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供给日益紧缺,国家环境治理政策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装备与管理软件系统,可以有效节约物料、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减少人力消耗或完全以设备替代人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逐步化解生产要素资源瓶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运用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等技术,会有效提高机器设备的生产效率,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纺纱织造设备运用节能技术可实现能耗下降;印染生产线运用在线检测技术可节约染料和助剂用量,减少污染排放。此外,信息技术可以对化纤、印染污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污染排放超标问题能够及时提示与警告,是环境治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四、发挥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势

我国的纺织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业集群是一个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发挥集聚优势,增强企业沟通,提高行业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最大程度发挥其在集群间的辐射作用。

从整个产业看,公共信息服务能加强行业性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促进市场分析和预测;建造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将为企业稳定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产品设计、软件开发、设备维护等服务,增强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新形势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鼓励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比如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新型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行业的服务化转型。

五、有效增强行业上下游间的协同

网络间的企业协同是行业间加强上下游协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企业间新型的协作关系,可以对产业链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纺织工业的上下游细分行业联系密切,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应用的思想和技术,将行业中上下游行业和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充分整合各自的优势,从彼此竞争的关系转变为上下游配套的伙伴关系,形成了市场细分、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实现整体实力的竞争。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来促进区域内制造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企业间的联合和协作,建立密切的信息纽带,有利于推进区域结构调整。

进一步的任务是建立网络化协同制造体系,覆盖整条纺织产业链,进行科学的产业分工,实现优化的资源配置,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提高产业链制造资源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