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步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政策转型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结构优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支撑。纺织行业进入了新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经济增长由中高速向中速逐步减速换挡,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建立跨国产业链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显现,行业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
一、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纺织工业基本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外部宏观形势及内在发展方式发生重要变化,经济下行的压力在持续加大。与新世纪初期的高速增长相比较,纺织行业经济已逐步放缓至中速增长,多数经济指标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质量提升对于行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则更加凸显,纺织行业转换发展阶段、加快转型升级的特征日益明显。
从2013年开始,纺织行业生产增速出现放缓的趋势。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2015年6.3%,增速低于2014年7%,2013年9%,增速由两位数降到了一位数。主要大类产品中,纱、布、服装同比增速都有明显下降。出口自2012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低迷、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等因素影响,进入了低速增长,尤其是2015年,出现了多年来首次负增长。2016年的出口降到了2012年的水平。
新常态时期纺织工业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增长速度放缓,缓中有进。比如在全行业增长放缓的同时,产业用纺织品依然保持好的增长态势。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强力拉动下,2016年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二是发展压力加大,分化加快。一些优势企业对保持经营业绩增长感到困难,而相当多的小微企业则会面临生存压力。新常态下企业优胜劣汰将会加剧,企业分化也将加快。三是动力转换紧迫,关键在创新。在新常态下,行业的发展核心是推动转型升级,改变对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的依赖,转为依靠创新驱动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二、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国纺织工业在新常态下发展的驱动力由数量增长向科技创新、品牌提升转变。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应用,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是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而品牌提升更多地表现在质量、设计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增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催生了纺织品服装销售的新模式,并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在多年两化融合工作的基础上,智能制造、互联网+开始步入应用阶段,引领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出了50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110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简称“50+110”);2016年,又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明确了30项关键共性技术和100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简称“30+100”),成为到2020年实现纺织科技强国时期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2010年以来,纺织行业有1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余17项获得二等奖;5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87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其中73项获得一等奖,267项获得二等奖,447项获得三等奖。纺织行业取得了一批自主技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大幅增长,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5852件,是“十一五”末的2.5倍。
三、“走出去”推动国际化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形成了多样化的新局面。一些优势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推动国际化战略实施,着手布局全球产业链。溢达集团通过在中国台湾、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建厂,形成了完善的衬衫生产链,实施纵向一体化管理,为全球主流市场提供服务;华瑞国际在柬埔寨、越南建立和发展生产基地的企业,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地设立销售中心和设计中心,尽可能地掌握销售渠道和提高设计增加值;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文莱投资建设石油化工项目,项目一期投资估算为42.92亿美元,以化解原料供应的市场风险;悦达集团通过收购南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0%股份,共享了其在全球十多家工厂的4000万服装产能,同时通过与西班牙企业、家乐福的合作进入欧洲零售渠道市场。
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各个层面全力推动落实,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国内政策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实质性运作,互联互通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势在必行,这一切与纺织行业跨国优化配置资源的进程完全契合,给纺织工业更好进行国际布局、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鉴于重点经贸合作园区是国际产能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载体,我国纺织企业在重点经济走廊中的适合国家和区域,单独或者合作建设专项的纺织产业园区,将更有利于产业上下游和相关配套的集聚,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也有利于争取主权国家间的协议性支持,更好地保障企业海外投资安全。
四、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的愿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我国纤维总产量为276万吨,2016年达到5420万吨;1978年化纤产量为28.5万吨,2016年达到4944万吨;1978年棉纱产量238万吨,2016年达到2742万吨;197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1.5亿美元,2016年达到2701亿美元。我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中国纺织工业当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的同时,全球纤维需求量持续增加,科技创新进程明显加快,纺织产业格局调整逐步深化,生态环保要求日益高涨。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深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应对国际国内新的机遇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在未来的发展时期,纺织工业要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为建成具有科技和品牌实力领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态文明积极建设、人才体系不断完善的世界纺织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