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专业改革建设需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指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些都进一步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指明了人才培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产教融合迈入了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探索形成一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四合”新路子。

行业应当是一条环环相接的链条,服装企业和服装职业教育是现代服装行业链上两个密不可分的主要环节。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大力加强了多种形式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比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接的“双线双产、双学双工”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场所,打造专兼结合“双岗双聘”的专业教学团队。

威海职业学院服装专业采取以“理实一体、校企互动”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以服装行业技术领域内的岗位需求与划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校企双方共同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的。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服装专业依托校办优势产业,形成“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办学特色,实施“教室、车间、实习工厂三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办于1993年,是学院的传统特色优势专业和“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具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自2004年起,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主动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需求的变化,致力于“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服装工作室制”等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山东省服装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学目的,建设齐鲁时尚圈,努力为实现山东省由“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是2012年以来,服装设计专业依托“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实践,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需求侧与教育供给侧有效对接融合,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一次性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企业满意度达到95%以上,双证获取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