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恩情说不完
这是一组用生命写成的消防之歌,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我这条命是解放军给捡回来的。”躺在病床上的粗纱女工麻桂香向记者诉说。
麻桂香在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大爆炸中被烧伤,她恳切地要求记者:“帮助我找到救命恩人解放军。”
上哪儿去寻找她的救命恩人呢?在那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的爆炸现场,有多少人民子弟兵在奋不顾身地抢救亲人啊!她的救命恩人是一个群体,是我们的解放军战士。
麻桂香痛苦地回忆着那终生难忘的时刻:
3月15日凌晨,我正清扫着机台,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飞速旋转的粗纱锭。突然,轰隆一声,那火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我来不及辨别方向,只得捂住脸,便忽悠一下掉进了地沟,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
似熬了很长时间,依稀听到有人的声音,我便喊了起来,“救命啊!”有人跳了下来,把我背了上去。
当时,周围尽是火,有人喊着“快”!还有人在前面打着手电,背我的人走着走着,一下子掉进了坑里,可他用双手护着我,我没摔着,他却摔伤了,好半天才爬起来,还一个劲儿地安慰我:“别着急!”
当我们走出车间大门时,背后已是一片火海。
在火光映照下,我看到了醒目的红帽徽,心一下子落到了实地儿。我当时一个劲儿地对他念叨:“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想磕个头,可我已动弹不得了。他一转身又奔向了火海。
亲人哪!你救了我的命,我却不知道你是谁?我只记得你的红帽徽、红领章。
“3·15”事故发生后,解放军指战员立即投入到了抢救伤员、排除险情的战斗中
细纱车间湿纺工段工长陈丽艳记得,爆炸发生时,她正在车间里巡视机台。当时,火苗子在头顶上乱窜,身边是易燃的亚麻纱管,当班的近百名工人被困在车间里,四面都是火海。大家惊慌失措之时,看到了邻侧的试验室被削去房顶的平台,她领着大家手拉手向平台爬去。背后是火的海洋,距平台五米的地面上,也是火的海洋。他们急中生智,解下围裙系在一起,作为救命的绳索,可刚下去两个人,围裙就断了。正在这危急关头,他们听到了由远而近的消防车警笛鸣叫声,看到了战士们扛着梯子奔跑的身影。于是,大家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是赶到爆炸现场的第一支消防队。时间是2点47分,距大爆炸发生仅仅过去8分钟。哈尔滨市消防支队副队长吴奎勋指挥战士们迅速掐断了地面的火焰,他们看到了平台上呼救的人群,政治处副主任李云飞第一个攀了上去,三个女工急切中一齐扑了过去,抱住了他,结果一起摔了下去。李云飞忍着胯骨和小腿摔伤的剧痛,爬起来又投入了抢救亲人的战斗。
200多名消防战士有的在救人,有的在阻截火势。他们无惧火舌燎衣,心中只想着救人,在烈火中锤炼着一颗红心。
一位消防队中队长后来回忆说:“这是我十多年灭火生涯中遇到的最惨重的一次,也是救出的人数最多的一次。”
弥漫的浓烟里到处都是支棱八翘的设备、机器、器材和障碍物。悬挂在空中的是折断了的钢梁和断垣碎瓦,随时都可能塌落,地下到处都是塌陷的沟壑和风道。火海里数百人在呼救,有的生死未卜。
三个车间里温度超过了70℃。120多个消火栓被炸,所有自动喷水装置都损坏了,水龙带只能从280米开外的厂房拽过来,路长压力减小,增加了灭火的难度。
化工消防中队副指导员站在下风头的织布车间一侧,指挥水枪手阻截火势蔓延。火随风走,凶猛的烈火浓烟夹着飞火,几度将他们包围,他们的眼睛睁不开了,眉毛被烤焦了,呼吸十分困难,但他们仍坚守岗位,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在厂房另外一面的动力中队水枪手张建中,只身突入火海之中,打开了一条救人的通道,一条生命的通道。突然,他一下子连人带枪跌进了地沟,卡在通风管道上。这时,他听到了附近传来微弱的呻吟声,啊!那是活着的生命,是阶级姐妹的生命。他忍着剧痛,顺着声音的方向爬去,终于爬到了一位身体烧得焦黑的女工身边,背起她往回爬。随着头顶噼噼啪啪的响声,一块砖正好落了下来,砸在他的头上,他眼前一片金花,鲜血顺颊而下,但他仍艰难地向外挪去,他知道,向外挪动一步,就是活着的一步,咬着牙向外、向外……
救出这位女工后,他在水龙头上冲了一下,又返身冲入了火海……
顾乡消防中队队长刘振友带领战士路刚、王新成冲进浓烟滚滚的车间,看到的是机器压着机器,被炸塌的水泥预制板斜搭在炸塌的残壁上,燃烧的锯末子、石棉瓦噼里啪啦地飞落。刘振友和战士们只好匍匐前进。此时,刘振友和路刚听到地沟里传来一声微弱的呼救声,立即跳进了2米多深的地沟里,在一堆碎砖旁,找到了浑身衣服都被烧焦了的女工,刘振友让王新成把女工放在他的背上,让路刚和王新成在后面托着,他自己硬是跪着爬行了20多米,把女工救出了火海。
在房顶上灭火的水枪手佟宝成,正全神贯注灭火,眼睛盯着远处的火苗时,一不小心从房顶上滚了下来,小腿一阵剧痛,冷汗渗透了衣衫。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忍着疼痛爬回原地,端着水枪跪在地上继续战斗。他怎么也站不起来了,被送到医院才知道,他的腿已摔断了。多么可爱的战士,心里只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多少个消防战士的头发烧着了,衣服烤焦了,眉毛熏焦了,腿摔断了,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把生的希望留给工人群众,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血和泪救出了58名受伤的职工,抢出了27名遇难者的遗体。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数不胜数。
相距哈尔滨亚麻纺织厂10多公里[1]的黑龙江省军区独立营营部,1987年3月15日凌晨,电话铃声大作,营长曾凡勇接着电话,心在颤抖。
仅仅几分钟时间,他站在队列前,脸色严峻,下达战斗指令:“目标——哈尔滨亚麻纺织厂,任务——救人、灭火、救机器。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只能前进,决不后退!”
解放军指战员昼夜兼程,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万难,抢救阶级兄弟姐妹的生命
15分钟后,第一批60多名战士开赴亚麻厂,从最危险的梳麻车间分三路扑进了火海。
曾凡勇忘记了自己正在住院的妻子,今天是星期日,正是探视的时间,此时的他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一连连长李增良身患重病,却坚守在灭火第一线,忘记了病痛,精神支配着肉体,超越了自我。
就是这些非凡的战士,顶着烈火和浓烟,在废墟里寻找、搜索、呼喊着,手电的光在断垣残壁间闪烁,不放过一个可能有遇难工人的夹缝和地沟。
13个小时后,当战士们再次集合的时候,一个个脸上黑乎乎的,都分辨不出人的模样了,身上到处是焦油和泥浆,衣服破了,很多战士的脸和手也划破了,鲜血已结成了痂。亚麻厂的工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异口同声地说:“关键时刻,还是解放军啊!你们是我们的亲人。”
在军人生涯中,多少次这样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哪里有灾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亲人解放军的身影。1983年4月17日,哈尔滨河图街正阳河木材加工厂那场大火,身为省军区独立营一连连长的曾凡勇也是这样带队冲进火海的。当时,他高烧39℃。他们就是这样舍生忘死为人民,人民也牢牢记着他们。亚麻厂工人发自肺腑的话是:“人民的子弟兵最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他们就战斗到哪里,有了他们,我们才得以安宁,安宁的头等功属于他们。”
你看,空军某飞行学院院长韩喜堂赶来了,武警总队200多名官兵在副总队长杨弋的带领下也赶来了,他们义不容辞地扑向了火海……
武警总队二中队副指导员辛力杰,发现一个血肉模糊的女工被压在倒塌的混凝土墙下,中间还横着一块铁板。他大声喊:“快!也许还有希望。”他和战友们把铁板拉离女工的身体,班长万水俊不顾墙面倒下被砸伤的危险,毅然钻到铁板下,用自己的肩和背抵住铁板,铁板尖利的边角刺进了他的手,露出了骨头,血流如注,他咬牙坚持着,终于把这位女工救了出来,战士的血、女工的血流淌在了一起。
亚麻厂大爆炸之后的第三天,仍有两名女工下落不明,尽管大家心里明白,活着的希望很渺茫,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驻军某部“红八连”的战士们仍不肯使用工具挖掘,硬是用手小心翼翼地扒,终于把50立方米的灰土和11块水泥预制板从遇难女工身上扒开了,39位战士的手却鲜血淋漓。
为了在废墟上重新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亚麻纺织厂,驻军派出六个连的兵力,加班加点,昼夜兼程地工作,他们很累,但从不言累。
这也是一场硬仗。
厂房里,地上是废墟和断垣残壁,地下是坑坑洼洼的地沟,铲车、吊车进不去,战士们只能采用原始的工具,用人拉肩扛锤砸的笨办法,终于把1700多平方米、1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用锤砸成桌面大小后,装车运走。1000多块半吨重的预制板,战士们用肩膀一块又一块地抬走。6700立方米的废砖残土,战士们一铲又一铲地装车,一车又一车地运走。
战士们的身体不是铁打的,都是血肉之躯,晚上累得上不了床,可第二天一早便爬起来把亚麻厂职工医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战士宋玉军、赵景林,本来被分配在营房留守,可他们利用星期天跑到亚麻厂,拼命干了16个小时,挥汗如雨。他们说:“哈尔滨亚麻纺织厂遭这么大的难,我们不来干点啥,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驻军某部工兵一连放弃在其他工厂一天5000元的盈利性爆破业务,自带炸药到亚麻厂义务劳动。仅仅一个星期,他们定向爆破1000多次,拆毁混凝土钢梁660立方米。有人给他们算了一笔账:爆破1立方米混凝土是150元,660立方米的混凝土就是99万元啊!这是有形的工作量,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可人民子弟兵在抢险救灾中对人民深深的爱和情,又怎么能用金钱计算出价值呢?金钱有价,情无限!
亲人解放军把亚麻厂工人当作亲兄弟、亲姐妹,他们不仅忘我地出力抢险救灾,还出钱慰问伤员和死者家属。驻军某部战士们自动捐款,买了水果、奶粉、罐头,去看望悲痛中的工人兄弟姐妹。战士们说,“我们是人民的儿子,人民有了困难,我们理当相助。”当某团政委杜传友等来到儿子遇难的秦春林家,把战士们的捐款、慰问信和水果等送给这位老工人时,这位9岁就当童工的老人哭了,他说:“解放前,我当童工时,工厂死个工人,用席子一卷就扔掉,现在孩子因公遇难了,中央的部长和解放军的首长都来看望我。这哪里是水果和钱,这是解放军的一片心啊!”
人民解放军官兵到医院慰问“3·15”大爆炸事故中的伤员
在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大爆炸事故发生后的日日夜夜,解放军始终在抢险救灾的最前线,眼泪、鲜血、汗水和亚麻厂的工人流淌在一起,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一心爱人民的悲壮凯歌。亚麻厂的子子孙孙会记住,在最困难的关头是解放军救了他们的父辈;历史会记住,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最亲。
28年过去了,他们的名字铭记在亚麻人的心中,永远激励人们,做人就要像当年的解放军那样,无私无畏。
(此原始材料引自武从瑞报道)
[1] 1公里=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