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如何保证前处理漂白匀?
答:前处理织物的白度首先要强调一致性,这是保证染色后颜色稳定性的前提,一批白度不一致的半制品是很难加工出颜色一致性很好的染色织物的。
漂白的目的主要是去除天然色素,提高织物的白度,同时还要去除棉织物上残留的其他杂质,如棉籽壳、蜡质、含氮物质等,使棉织物的润湿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棉织物大多采用双氧水漂白的方法。
用于染色的半制品,并不是白度越白越好,要根据不同的品种以及所染颜色的不同来确定所需要的白度。经过正常煮漂工艺处理的半制品,纱线较粗、密度较大的品种白度稍差;而纱线较细、密度较稀的织物白度稍好。用氧化剂漂白来提高织物白度的方法基本上是以牺牲织物强力为代价的。所以,在制订实际生产工艺时,要充分考虑织物强力下降的情况。
不同颜色、不同批次之间的半制品其白度是允许有一定差异的,只要半制品白度符合染色的要求即可,染浅色和染深色可以有不同的白度要求,但同一品种的同一批次内的白度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整批大货颜色的一致性。
白度值一般控制在73以上,用活性染料染浅色,白度值不应低于78。白度要均匀,同一批次的半制品白度差异要小于3,而半制品左中右白度差异要小于1.5。
在漂白工序中,织物的白度与双氧水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但织物的白度并不是与双氧水的浓度完全成正比的,能对织物产生漂白作用的是双氧水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离子(H00-),而不是氧气,同时双氧水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氢自由基(HOO·)会氧化纤维素而造成织物强力下降;因此,在漂白过程中合理控制双氧水的有效分解是保证织物漂白效果的关键。
对双氧水分解进行有效控制往往是通过控制双氧分解时的pH和温度,以及在工作液中加入适合的螯合分散剂来实现的。
双氧水只能对织物所含的有机色素进行漂白,当织物中有机色素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再提高双氧水浓度或延长漂白时间对织物的漂白效果不会再有什么改变,相反会造成织物强力损伤的增加,作为前处理工艺制订者来说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忽视了这个问题那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在这种思维下制订的前处理工艺肯定是存在很大的缺陷和隐患的。
在漂白过程中溶落下来的杂质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造成织物再沾污现象,这种沾污的随机性很大,因此,很容易造成织物的白度不匀。要解决沾污问题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降低工作液中污物的浓度;其二是在工作液中加适量的分散剂和吸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