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莱阳书生
一
明末清初的莱阳,的确有一段文化精光,这里出了几个守道右文、以气节自重的文化家族,也出了一些嵚奇磊落、名垂青史的人物。《莱阳县志》云:“东海世多磊落倜傥之士,负气豪迈,行不诡于流俗,有大丈夫风,盖得山海浑浩之精,毓为人文。”我们浏览一下明末清初的莱阳文化史,感觉此言不虚。
我们就说说这时的文化家族。此时的莱阳,主要的文化家族是宋、左、董、姜,以宋氏家族最为突出。
宋氏家族分为两支。一是宋经一支,可以宋玫为代表人物。据《莱阳县志·宋孝廉继澄传》记载:宋氏“原籍长清,明永乐间始徙莱阳,为莱阳人。”宋经是宋玫的三世祖,至第六世即宋玫的祖父宋兆祥。宋兆祥是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科举人,历官河南开封府通判,汝宁府同知。有子三人,长继登,次继发,少子继澄。宋继登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进士,任定兴县知县,后官至南京鸿胪寺正卿,有三子,即宋琮、宋珵、宋玫。其中宋珵仅为恩贡生,未出仕即卒。宋琮与宋玫都成进士,“在海内文名岳岳”,特别是宋玫,不但官高位显,而且是明末著名诗人,曾与吴梅村同典武昌乡试,两人交往甚好。宋玫死于崇祯十六年(1643)莱阳抗清的“癸未之难”,吴梅村在《莱阳行》一诗中曾对其深致怀念。宋玫的二叔父继发,中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进士,官长洲知县。宋玫的小叔父继澄,才气甚大,他“乙卯始荐贤书,文名满海内,与子琏同在复社,倡道海滨。”当时在山东应和复社的是山左大社,列名近百人,继澄为之冠。但其生不逢时,遇上了明清易代之大乱,影响了仕途。明亡后他隐居不仕,曾受康熙五年(1666)的莱阳“黄培诗狱”所牵连,与顾炎武同入山东大狱三年。宋继澄的儿子宋瑚、宋琏都有文名,宋瑚与宋琏同中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科举人,宋瑚中举后不久即病逝,“士知与不知,咸与流涕”。宋琏入清后隐居不仕,甘作遗民,多与姜埰、姜垓兄弟相来往,时常诗歌唱酬。以宋玫为代表的这一支派,三代之中,出了四个进士,三位举人,可谓文脉发扬,家业兴隆,在莱阳算是极为显赫的一个家族。而且这一家族中人,入清后多抱遗民气节,不与清廷合作,隐居不仕,此以宋继澄、宋琏父子为代表。
莱阳宋氏另有宋黻一支,可以宋琬为代表人物。宋黻为宋琬的高祖,字景章,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历官户部主事、监察御史、浙江按察副使等。他曾被认为是明代莱阳的第一个进士,“莱阳明初无登进士者,自公高祖浙江副使讳黻者始”。宋琬的父亲宋应亨,明天启五年(1625)与宋玫同举进士,初官清丰县知县,后官至吏部稽选司郎中,因老母年逾九十,辞官归养。宋应亨退居莱阳后,“好贤喜士,食客满座,酒樽不空,真有孔北海遗风。”宋应亨与宋玫同死于崇祯十六年的莱阳抗清之役。宋应亨有子三人,分别为宋璠、宋璜、宋琬,宋璜登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进士第,授浙江杭州府推官。宋琬中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进士,此是宋氏家族入清后才应试中举的人物,但其仕途极为坎坷,曾两次负冤入狱,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宋琬为清初诗坛第一流的诗人,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在明末清初的莱阳,他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人物,其文学影响远在宋玫、姜埰、姜垓及董樵等人之上。宋琬这一支,父子两代四人,就出了三个进士,其功名显赫与文化成就丝毫不亚于宋玫一系。且两支关系相近,宋玫、宋琬兄弟均以“玉”字排行,这两宋共同形成了莱阳第一家族的无限风光。两宋家族文学成就甚高,以诗学著称,故后人称:“明清之际,诗学倡行于山左,莱阳宋氏尤冠曹部,远近风从,颇极一时之盛。”
与宋氏家族的显赫兴隆相比,其他几家不免相形见绌一些,但其中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中左家以左懋第为代表。左懋第的父亲为左之龙,万历七年(1579)己卯科举人,曾官南京刑部郎中。左懋第与姜埰、沈迅同中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进士,明亡后或尽节而死,或坚守遗民气节以终,被时人称为“辛未三仁”。左懋第在南明弘光之时,奉命出使北京,坚守气节,不辱使命,弘光朝灭亡后严拒清廷的招降,被清人杀害于北京柴市口,其出使类汉代之苏武,尽节如宋代之文天祥,这位“身长不满五尺”的小个子男人,成了杀身成仁、铁骨铮铮的大英雄,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享有盛名。董氏家族以明遗民董樵为代表。董家为莱阳的土著大姓,“其先广川子之裔,宣和中有占籍于海上者至三公而姓始著”。但这一家族后来科第并不显达,董樵的父亲董应雷,至崇祯时方以明经及第,曾担任地方学官。董应雷在当地颇有文名,即世所称“词赋大宗东皋子董先生者也。”董樵继承了乃父的才气与文采,身处明清易代之际,坚守气节,以明遗民自处,亦以气节鼓励姜埰兄弟等。他远离故乡莱阳,隐居海陬一隅(今荣成),十几年不入城市。董樵是山东明遗民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创作当时也受到王渔洋、宋琬等著名诗人的称许。
姜氏家族就以本书的主人公姜埰、姜垓兄弟为代表了,这在下面我们还要细细说,二姜兄弟与上述家族诸人的交往我们也要尽可能地讲到。这几个家族体现了莱阳一地的文化分量,共同构筑了莱阳一地的文化土壤。另外,在重视宗法关系的古代,很自然地,这几个家族之间相互联姻,如姜埰妻乃董应雷之女,董樵妻是左懋实之女等,这种联姻关系维系了莱阳的士绅群体。这些家族中人,有的又形成师友关系,或是少年时的同学,或是科举考试中的同年,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也形成或隐或显、或大或小的精神之间的相互影响。要叙述姜埰、姜垓兄弟的生平事迹,甚或研究他们的文学创作成就,这一个明末清初莱阳的文化大背景,是首先应予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