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一抹成脆片
对于脆片饼干,我想是那脆脆的口感吸引了我!
口感,是独立于味觉之外的一种情绪体验。
决定食物是否美味,除了风味外,还有口感。口感是个很奇妙的主观的感知过程,它不是只产生于某一种类食材,而是当食物经过相似的烹调或相似的组成模式,在口齿间产生的相同感受;是一种食物在口中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过程而产生的感觉,这样的感受会在大脑里植入一种愉悦的印记,形成一个情绪的模式。
吃东西时,我们总能很快判断哪种东西合自己的口味,这背后的原因与关联或许跟我们的记忆和想象有关。对我来说,就像吃冰激凌时一定要搭配脆皮甜筒而不能放入纸杯,大大的甜筒里只放一个冰激凌球,我常在舔完冰激凌后,才开始慢慢地、小口小口享受甜筒咬在嘴里的弹跳感,这个阶段才是我吃冰激凌的主要乐趣。
同样的幸福感受,
也发生在中国餐馆结账领幸运饼干时。
大部分的人会因得到一句美好的话语而雀跃,我则是为吃到一个够脆的幸运饼干而开心。于是爱屋及乌,延伸到所有清脆口感的食物,像是炸得酥脆的地瓜片、咬起来一样脆脆的杏仁角辣小鱼干、烘烤到够脆的坚果、清甜的脆芭乐、刚采收的脆苹果等,都是让我可以感受到愉悦氛围的美妙食物。
“咬一口看看,是什么感觉?”
我拿了一片杏仁瓦片让四岁小孩尝尝。
“吃起来脆脆的,是很好吃的感觉。”
四岁的孩子形容美味的词汇还不太多,“好吃”是接受与喜欢的同义词。
“那这一种呢?上午弟弟妹妹做的雪球,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我拿起另一种饼干想让孩子们比较一下。
“这个也很好吃,但感觉不一样,它在嘴巴里会散开来。”
四岁男孩很认真地分析,试着说出其中的不同。
“我想要吃一口雪球、吃一口杏仁片试试看。”
四岁女孩很有实验精神,提出了有意思的点子,眼睛溜溜地转,咬了两种饼干的小嘴巴鼓鼓的。我们在一旁等着听结果。
“就是咬起来脆脆的,然后又有些会散开,很好吃呢!”
小孩的回答显然是很满意自己的发现。
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听小孩对食物的喜好,
是一起工作时有趣的部分。
小小孩很喜欢聊天,当有可以参与的话题时,总是希望能加入讨论,常常在一阵热烈对话中,我已经知道孩子一家人喜欢的口味癖好了。
四岁女孩的实验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把两种不同类型的饼干相结合,会是怎样的美味呢?下回我要找机会试试,在揉好的圆球上放一小匙杏仁瓦片面糊,或许会意外成就一款外脆内松的绝美饼干!
隔水加热的做法
“隔水加热是先加热水再放玻璃瓶?还是要把玻璃瓶放在水里一起加热?”小小孩想知道哪一种方法比较好。我回答说:“如果没有规定要把黄油加热到多少摄氏度,那就先把锅里的水烧热了移到桌上,再把装黄油的玻璃瓶放进热水里,黄油一下就化开了。”
不烫手再移锅
慢慢来不用急
小贴士
在工作中把为什么如此做的理由加入与孩子的闲谈里。
四岁,有着对工作的细心与坚持
“蛋白打散,再把细砂糖和盐加进来,只要搅拌均匀就好了。”小女孩驾轻就熟地说。四岁的小小孩有过烘焙经验,做起事来很到位,在刮黄油加入面糊的时候特别仔细,“玻璃瓶里不要留下黄油,每一个点我都要检查一次。”
“这是一款很简单的饼干,只要搅拌就好!”倒入杏仁片,小小孩搅拌时像发现新鲜事一样,察觉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要小心搅拌,不要把杏仁片弄碎了。”小女孩提醒大家。
小贴士
小小孩在简单的工作里可以注意到更多细节。
练习目测加减
把烘焙纸铺在烤盘上,用汤匙舀出面糊整齐摆好,是多了还是少了?让小小孩练习目测比较大小,太多的就舀一些起来,太少的就再补一点。
沾水抹平,不黏糊
一坨坨黏黏的面糊要怎么抹平呢?在汤匙背面沾些水,用沾了水那面轻轻地把面糊压成片,厚薄都要一样。
相同的工序,不一样的口味
相同的工序再做一次,小小孩只要多练习就会更熟练。柠檬椰子脆片一样要抹成薄片。
发现量的不同
“这个面粉很少!”小小孩在筛面粉时发现了量的不同,做饼干除了用低
筋面粉外,也可以用其他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