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驱动力,决定着中层的高度
每个人都需要向上的驱动力,每个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种种方式驱动员工不断向前。对于企业来说,驱动基层员工可以通过规章制度、奖惩措施等方式;但对于中层及以上的管理者,为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企业往往会放松硬性的要求。这个时候,中层的自我驱动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钟诚在公司干了五年,能力突出、业绩领先,深受领导赏识。领导有心提拔他,给他安排到了一个中层管理的岗位上。在领导看来,像钟诚这样既聪明又肯干的年轻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钟诚顺利晋升为中层后,突然间发现,原来那些绑在自己身上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似乎都弱化了。早上不用按时按点地到单位了,如果有人问起来,可以说一句:“哦,早上碰到一个重要客户,和他一起喝了个早茶,聊了点事情。”工作也没有那么“紧迫”了,原来每天要写汇报,每周要做一次比较大的总结,可当自己成为中层以后,只对单位的大领导直接负责。可大领导那么忙,有时候一个月都不见人影,所以很多事情都不用着急去做了。
凡此种种,钟诚过上了惬意的中层领导生活。可是,没过多长时间,钟诚从心态到行为上的变化就被领导发觉了。这个原本做事踏实的优秀员工竟成了一个混日子的中层,惹得底下的员工议论纷纷。领导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对另一位高管说:“看来啊,钟诚这个人只适合在基层工作,不适合当管理者。”
几天后,钟诚被调离了岗位。更糟糕的是,他在这个企业中的“命运”和“前途”,也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彻底地“定格”了。
钟诚的“变化”,其实也是很多新中层容易踏入的一个误区。他们忽略了一条道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岗位越高要求越高。越是职位提升,越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鞭策自己,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如果没有自我驱动的能力,是做不好中层管理者的,同时也是一种缺乏战略思维、“鼠目寸光”的体现。
那么,中层如何锻炼自我驱动的能力呢?
·每天学习一点新东西
“人到中层”,往往感觉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所以很多人就放弃了学习和自我提升。这种做法万万使不得,中层竞争如此激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学习不提升,原地踏步,其实就是在退步。更可怕的是,退步的不仅是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更是你的自我驱动力。所以,不放弃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驱动自我,是一件必须要坚持的事。
·放下借口,自我分析
基层员工做事出了问题,或者没能完成任务,经常会找借口辩解。但是,面对同样的情况,中层不能找借口,更不能让下属独自承担责任。你是管理者,你要承担起大部分的责任。所以,无论部门里出现什么问题,具体的执行者是谁,中层都要先自我反思,然后尽量向前看、找出路,不要回头看、找借口。放下借口,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精力不断奋勇前行,可以更好地保持你的自我驱动力。
·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一位企业家说过:“企业的中层不快乐,就意味着整个企业都陷入到了消极境地中。”
中层的情绪状态映射着一个企业的中坚力量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果中层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他对前景是乐观的,而这样的企业自然也是有前途的。反之,如果中层各个满脸阴霾,那么整个企业的氛围都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全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层能否让自己快乐,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也是一种“战略需要”。要知道,你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上层对局势的判断,也会感染基层的员工,让他们陷入负面情绪中,最终让整个企业受到严重的影响。
·把优秀当成“刚需”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把这句话用到中层身上,可以诠释为:“不想做中坚分子的中层,不是好中层。”中坚分子的目标,就是力求各方面都做到优秀,把优秀当成一种“刚需”!
所谓“刚需”,很容易理解:认定一个问题要解决时,就会不断地思考、观察、分析、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进步,变得更精进。认定一个目标,就要尽全力去实现。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尽量追求更加优秀。
总而言之,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遇事不找借口找方法,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把优秀当成习惯……这样的中层,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超强的战斗力,让自己拥有做事的热情与动力。与此同时,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